2003年是我省卫生工作经历了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全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一手抓防治非典和救灾防病不放松,一手抓卫生改革发展不动摇,精心组织,奋力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卫生事业基本概况
2003年在全省卫生事业机构改革中,除机构和人员略有减少外,床位保持相对稳定。
1、全省卫生机构总数减少。全省卫生机构5039个(不包括个体诊所6792个),其中医院814所,卫生院18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1个,妇幼保健机构115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29个,卫生监督所27个。卫生机构较2002年减少了201个,其中卫生院撤并减少了14个;厂矿医务室和卫生保健所随着企业经济的不景气而关闭减少了93个;核发医疗许可证门诊部减少了98个;有些县级卫校的撤消医学教育机构减少了5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变化不大。
在全省5039个机构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机构3370个,占66.88%;集体机构1233个,占24.67%;联营机构37个,占0.73%;私营机构302个,占5.99%,其他机构97个,占1.92%。在总机构中,医疗机构4743个,占94.13%,医疗机构中以非营利性机构为主,占医疗机构的89.92%,营利性机构占医疗机构的10.08%;个体诊所以营利性为主,占97.5%。
2、全省床位总数稳中有增。全省共拥有床位102706张,较上年增加了2562张,增长2.56%,其中:医院病床76721张,较上年增加了3231张,增长4.39%;卫生院床位18921张,较上年增加了227张,妇幼保健院(所、站)3217张,较上年增加了121张,疗养院和门诊部的床位分别减少了652张和221张,其他机构床位增减幅度不大。医疗机构中非营利性机构床位为95708张,占医疗机构总床位的93.93%。近年来,随着医疗机构体制改革,私营医院床位逐年增加,2003年床位为3017张,占医院床位的3.93%,较2000年增加了1804张,增长148.72 %。
3、全省人员总数有所减少。全省共有卫生人员164398人,较上年减少了10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4732人,较上年减少了548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46864人,执业助理医师13430人,注册护士37183人,分别较上年增加了633人、132人和656人。从总人员的构成看,卫生技术人员占81.95%,其他技术人员占3.05%,管理人员占7.35%,工勤人员占7.64%。
4、每千人口的平均水平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全省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2.82张,11个市最高为4.73张,最低为1.17张;平均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2.73张,最高为4.47张,最低为1.14张;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3.70人,最高为5.67人,最低为1.86人;平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66人,最高为2.35人,最低为0.97人;平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02人,最高为1.84人,最低为0.34人 (注:人口数为推算数,待2003年人口数出来后再作作调整)。
5、农村村卫生室逐年减少。2003年全省共有村卫生室21487个,较2002年减少了935个,减少4.17%;其中村办的占63.81%,私人办的占32.34%,乡卫生院设点和联合办的仅占4.31%,其他占11.12%。全省有乡村医生28401人,有卫生员2813人,乡村医生较上年增加了757人,卫生员较上年减少了508人;与2000年相比,乡村医生减少9053人,卫生员减少14526人,分别减少了21.17%和83.78%。
6、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发展缓慢。截止2003年全省有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1个,较上年增加了8个。卫生技术人员4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5人,注册护士110人。在12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国有和集体办的占89.26%,主要是由综合医院、门诊部、街道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承担,私人或其他形式办的仅占10.7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发展需要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
二、医疗机构的运营情况
2003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4884万人(为了指标比较未包括厂矿、学校的医务室和卫生保健所、诊所等的1836万诊疗人次),较上年减少了173万人次。其中医院的诊疗人次占总诊次的58.68%,卫生院占34.05%,妇幼保健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占7.27%。门、急诊诊次占总诊次的95.13%。全年总入、出院病人为151. 7和154.1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加了8.2万和9.8万人次;住院病人的手术人次为32万,较上年增加了3万人次,住院病人手术率为20.8%;年平均病床使用率为49.32%,其中:医院53.91%、卫生院29.65%、妇幼保健院48.37%、专科防治院43.75%;年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为17.98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17天。
三、政府办医院的业务收、支情况
(一)、平均每一综合医院年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193万元,增长了11.36%;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44.92%,较上年的45.9%降低了0.98个百分点。平均每一诊疗人次的医疗费为97.99元,较上年增加了12.62元,其中药费48元,较上年增加了2.9元,占支出的48.98%;平均每一出院者的医疗费为3124.9元,较上年增加了300.4元,其中药费增加了171.7元,占支出的45.82%,而检查治疗费共降低了132.06元。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为305.11元,较上年增加了11.79元。
(二)、平均每一中医医院年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113.2万元,增长29.3%;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48.67%,较上年的53.0%降低了4.33个百分点。平均每一诊疗人次的医疗费为55.92元,较上年增加了7.91元,其中药费增加4.11元,占支出的58.4%;平均每一出院者的医疗费为1907.96元,较上年增加了264.42元,其中药费增加了98.45元,占支出的45.28%。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为191.9元,较上年增加了19.4元。
(三)、平均每一专科医院年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208.9万元,增长29.15%;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45.93%,较上年的48.57%降低了2.64个百分点。平均每一诊疗人次的医疗费为118.94元,较上年增加了12.75元,其中药费增加了2.8元,占支出的54.67%;平均每一出院者的医疗费为3767.23元,较上年增加了194.86元,其中药费增加了87.9元,占支出的44.74%。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为223.7元,较上年增加了36.07元。
(四)、平均每一妇幼保健院年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83.2万元,增长48.27%;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34.36%,较上年的39.21%降低了4.85个百分点。平均每一诊疗人次的医疗费为53.38元,较上年增加了13.07元,其中药费增加了3.67元,占支出的44.75%;平均每一出院者的医疗费为1138.3元,较上年增加了301.25元,其中药费增加了46.28元,占支出的28.12%。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为211.29元,较上年增加了55.32元。
从上述四类医院的情况看,2003平均每所医院的年业务收入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妇幼保健院的业务收入增长最快达48.27%,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增长在29%以上,综合医院增长11%以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不断趋于合理,妇幼保健院药品收入仅占业务收入的34.36%。
(五)五级综合医院每一病人医疗费用
2003年政府办综合医院按其隶属关系分为:中央属、省属、市属、区属和县属五级,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用依次为208.54元、156.61元、109.39元、66.89元和70.67元,其中药费所占比例依次为43.62%、53.76%、52.39%、47.00%和49.27%。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用依次为8309.55元、6489.75元、4177.07元、2209.57元和1710.32元,其中药费所占比例依次为55.65%、44.33%、39.86%、43.67%和48.14%。
四、出院病人前十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情况
2003年出院病人前十位疾病顺位,城市依次为:1、呼吸系统疾病小计2、循环系统疾病小计 3、消化系统疾病小计 4、肿瘤小计 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小计6、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小计 7、影响健康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小计 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小计 9、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小计 10、眼及附器疾病小计。农村依次为:1、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小计 2、呼吸系统疾病小计 3、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小计4、消化系统疾病小计 5、循环系统疾病小计 6、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小计 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小计 8、肿瘤小计 9、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小计 10、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小计。
五、疾病预防与控制情况
2003年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77.51/10万、死亡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0.14%。2003年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报告接种率为:卡介苗(BCG)97.90%,脊髓灰质炎疫苗(OPV3)98.90%,百白破(DPT3)98.70%,麻疹疫苗(MV)98.20%,乙肝疫苗(HepB)94.60%。
六、妇幼保健工作情况
2003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65.27/10万,新生儿死亡率为20.82‰,婴儿死亡率为31.8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6.4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1.4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8.21%。
七、地方病防治情况
2003年全省有克山病病区县(区)29个,有现症病人3087人,已全部实现国家基本控制区目标。大骨节病病区县(市、区)62个,现症病人26万人,累计实现国家控制区标准的县(市、区)33个。碘缺乏病区县(市、区)107个,现症病人30.83万人(Ⅱ度以上甲肿和克汀病),累计实现国家消除目标的县(市、区)77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市、区)56个,氟骨症人数8.1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煤烟污染型病区县(区)9个,氟骨症人数9.6万人。
八、农村改水和改厕情况
截止2003年底,全省累计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508.48万人(其中:当年受益人口131.96万人)。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55.4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26.61%。农村累计卫生厕所229.59万户,其中:当年新增卫生厕所7.01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32.77%,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