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积极探索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动乡村医生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效促进群众理性就医、有序转诊,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围绕“让群众在县域内看病更方便、更省钱”和“未病先防、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改革目标,探索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满足城乡群众健康需求,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保障健康脱贫政策落地生效。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推进“一盘棋”。一是明确任务目标。确定了实现全县常住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住院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二是推进双组长制。县委书记、县长同时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政策支持、医疗设备、资金保障等问题,强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三是开展“1+1+1”服务模式协作。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形成责任共同体,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目前,县医院45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与110名乡镇骨干医生进行结对帮扶,每个村卫生室都有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骨干医生进行对口联系。
(二)签约履约“两集中”。一是集中签约。将外出务工人员春节集中返乡的每年一季度作为集中签约时段,实行集中宣传、集中签约和边签约、边服务,方便群众办理签约手续。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为初级和中级两种服务包,初级服务包2个类型、中级服务包6个类型,基本涵盖了老、弱、病、残、孕、幼等重点人群,供群众选择。二是集中履约。村卫生室的签约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签约服务团队按照职责分工,对照签约协议,集中开展上门访视、健康体检、逐级转诊等履约服务工作,促进城乡居民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并养成“有序就医、逐级转诊”习惯,为构建分级诊疗打好基础。
(三)工作推进“三到位”。一是工作通报到位。利用微信群、QQ群等工作平台,每日通报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工作进度(包括总签约人数、村均签约人数、重点人群签约率等),根据通报进度对乡镇、村统计排名。二是后进调度到位。每半月召开调度推进会,排名后五名乡镇卫生院院长作表态发言,促进自我加压,倡导比学赶超。三是激励机制到位。开展签约服务后,乡村医生工作量成倍增长,为确保服务增量与收入增酬成正比,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中每年新增资金,全部与签约服务挂钩,按照签约数量、结构、类型的不同比例进行资金分配。2016年当年,乡村医生每签约服务初级包、中级包1人分别可获得60元、80元补助经费。
(四)宣传发动“四同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新生事物,群众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信任不信任,抓好宣传是关键。定远县通过“四同步”,即:县、乡镇、村三级机构和乡村医生个人四个层面形成工作合力,同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全覆盖,城乡群众都知晓、共参与。县里充分利用会议、网站、报刊等形式开展宣传,并将签约服务宣传工作纳入卫生计生考评指标;各乡镇召开专题会议,对村居委干部进行动员、培训,并利用“村村通”广播、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村居委干部和乡村医生在乡镇卫生院签约服务团队指导下,通过张贴签约服务宣传栏、散发宣传单、开展健康讲座等形式,吸引群众主动签约。
(五)签约服务“五统一”。为规范签约服务工作,督促乡村医生履约服务真实有效,增强签约居民获得感,定远县实行“五统一”:一是统一制作签约服务手册。印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封面印制签约服务居民的基本资料和签约类型,内页印制签约服务相关政策和签约服务记录,记录乡村医生履约情况,方便签约居民查看,便于实时监测管理。二是统一规范收费。签约居民凭二代身份证签约,乡村医生通过新农合收费系统进行收费并出具收费票据,收费后签约居民自动标识为签约居民身份,签约居民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时即可享受医保相关优惠政策。三是统一管理签约服务费。2016年以来,全县共收取居民签约服务费790余万元,加之由县财政买单的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费217万元,全部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后于年底完成履约后再分配使用。四是统一张贴签约服务记录单。为规范签约乡村医生服务行为,确保履约服务及时、到位,统一印制了《签约服务记录单》,进户、上墙张贴,填写完整每月一次访视服务内容,签约医生和服务对象双签字、双确认,作为绩效考核、补助经费兑现的重要依据。五是统一监督检查。乡镇卫生院每月督查一次、县卫生计生委每季度抽查一次签约医生履约服务情况,结合履约到位率、签约居民满意度及有序就诊等情况兑现补助经费。必须做到“四合一”才视为有效履约,即:签约居民手中的《签约服务手册》、进户上墙的《签约服务记录单》、村卫生室的《履约服务记录表》和健康一体机的《检查记录信息》必须一致。
二、工作成效
截至2017年6月,该县签约城乡居民25.7万人,一般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2.3%,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提供履约服务60余万人次,其中7182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是提高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定远县将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结合,实现了“老高糖”(老年人、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管理率明显提升,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到99.6%、83.9%、95.4%、99.2%。
二是有效利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签约服务后,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农户的频率更高,群众增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促进了群众理性就医、有序转诊,带动了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均同比上升。签约居民对乡村医生及所属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三服务”满意度较高,对家庭医生签约满意度在95%以上。
三是提高了签约乡村医生服务收入。参与签约乡村医生到年底完成履约服务后,根据考核等次再分配全县签约服务费。2016年,签约乡村医生人均增收1.9万元。2017年,参与签约服务的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经履约服务考核后,将按绩效分配1464.4万元的补助经费,调动乡村医生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四是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度。由于实化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了健康脱贫政策落地、落户,截至2017年6月底,贫困人口享受家庭医生上门履约服务近20万人次,增强了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