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龄”援藏女专家:不辞万难 化作高原雪莲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工作>科技教育> 工作动态

“高龄”援藏女专家:不辞万难 化作高原雪莲

时间: 2018-11-14 08:39

伴随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她夜以继日、利用专业特长为阿里地区医院“三乙”创建筹谋规划,倾尽心血。

拖着万分疲劳的身体,她在工作中不慎摔倒骨折,直至手术前还在通过网络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同事进行指导、交流。

她就是陕西70后援藏护理部主任曾娟,援藏医疗工作者中的“老人”。2018年5月,带着责任与梦想,47岁的曾娟主动请缨,申请参加陕西省卫计委“组团式”援藏工作。她说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耀。

主动请缨  克服高反化作最美雪莲

曾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护理系,是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教研室主任,主任护师。由于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参与援藏的女同志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30多岁、40岁出头的年轻人。曾娟这个年龄段的女专家很少。

2018年中组部、国家卫健委提出阿里地区医院实施“三乙”创建的目标,随后,陕西下达了《陕西省卫计委关于选派短期医疗管理专家赴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创三乙”工作》的文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选派符合条件的人员援藏。

此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对援藏人员各方面条件要求非常高,曾娟得知后,发现医院符合条件的人并不多。她说,此时此刻,她不去谁去。于是毅然决然主动报名提出申请,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援藏工作。5月18日出发,在拉萨修整2天后,21日,曾娟即同其他5位专家一起,投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三乙”创建攻坚工作中。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从入藏的那一刻起,曾娟就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疼、恶心、眼睛胀痛、皮肤干裂,头晕的甚至无法正常行走。但一想到接下来还要完成的工作、肩负的使命,她就很快打起了精神。她说,高原反应是所有援藏同志必经的困难,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怎么做工作。于是,曾娟就强忍着高原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心慌、气短等反应,抵达阿里的第二天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临危受命  发挥特长共创“三乙”医院

由于在护理工作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曾娟被任命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三乙办副主任 、护理部主任。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情况下,为及时摸清阿里地区医院现状,找准差距和短板,为下一步工作把脉问诊,曾娟同志对医院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及迎检技巧的培训,并对现场急救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医院做好初评前最后的准备工作。同时,利用晚上时间加班熟悉西藏自治区评审标准。

5月23日,曾娟与专家们一起会同自治区6名专家对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进行“三乙”创建初评工作,深入行政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一线,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现场考察、考核和追踪检查、访谈医院的领导、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科室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家属等多种形式,对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进行了现场评价。

通过12名专家三天三夜的工作,“三乙”初评工作圆满结束,“三乙”创建初评也顺利通过。评审期间, 每天都工作到晩上十二点以后,专家共识会甚至开到凌晨两点,大家吸着氧、口含丹参滴丸忘我地坚持工作,得到了阿里地区各级领导、西藏自治区专家及医院员工的高度评价。

期间,曾娟的工作激情虽然非常高涨,但长期的缺氧状态和高强度工作,让她的大脑和身体都非常疲劳,在一次上班过程中曾娟不慎摔倒骨折,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即便如此,她也顾不得疼痛,直至临手术前还在坚持通过网络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同事进行交流和指导。

“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曾娟说,初评工作虽然已顺利结束了,但援藏工作才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要继续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精神,将阿里当作第二故乡,按照评审中专家反馈意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节点,指导全院职工全面做好相关整改工作,努力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三乙”创建工作增光添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