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川市多举措助推智慧医疗走上快车道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工作>规划信息> 工作动态

铜川市多举措助推智慧医疗走上快车道

时间: 2019-04-30 09:03

近年来智慧医疗建设飞速发展,铜川市卫生健康委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深刻践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以看病就医无卡化、管理服务移动化、个体管理精准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群众更好的医疗和健康管理体验。

一是严把“质量关”,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市卫健委不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从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入手,以健康管理为目标,夯实数据质量、强化信息交换,为各级医疗机构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各医疗机构以服务患者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线上预约挂号、合疗一站式报销结算、院内自助查询系统、居民健康卡等系统的升级上线,标志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已成为智慧医疗建设的主导方向。2018年,市人民医院两院区上线诊间支付和信息服务系统、20194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开通了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码支付功能,随着更多便民惠民的功能不断出现,全市智慧医疗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是搭建“大平台”,打造智慧医疗协同局面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分级诊疗模式,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跨医疗机构协同诊疗的重要手段,2017年起,市卫健委启动建设了智慧医疗协同服务云平台远程心电项目,通过4G网络,将患者的动态心电数据实时上传至医生工作站,系统智能实时监测+人工预警提醒服务,为大多数突发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预警和及时快速的诊治支撑,20176月,矿务局中心医院心电诊断中心通过远程心电监控发现一例危急病例,第一时间与患者取得联系,通过绿色通道在抢救最佳时间窗内对患者进行了及时救治。据统计,全市各医疗机构开展心电协同诊断2900余例,非诊疗时间段心电异常预警占总预警病例的39.04%,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心血管病人的抢救时间,同时更进一步提高了心血管病人的救治水平。区县级医院和13个中心卫生院的远程医疗系统的建成,改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模式。智慧协同诊断服务,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为改善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三是立足“一站式”,加强智慧医疗便民服务

2019115日,铜川市首家规范化数字接种中心在铜川新区咸丰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系统集排队叫号、预检、候诊、登记、接种、留观于一体,通过语音呼叫、液晶电视大屏幕、窗口屏等辅助设施引导儿童完成预防接种,给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科学地实现了预防接种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从医疗为中心向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的重要抓手,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服务于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于百姓,不断增强和提高群众就医和健康管理的获得感和参与度,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攻坚方向,自2016年起,市卫健委统筹谋划,历时2年,探索建设百姓健康信息服务系统,目前系统已升级为陕西省百姓健康服务系统,作为百姓健康管理服务的唯一省级入口,并先后研发接入了预约挂号、预防接种分时预约、电子预防接种证查验、母子健康电子手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提醒、诊后信息查询和精准化健康教育推送等功能模块,预计将于上半年通过“健康陕西”APP发布。(王凯旋 刘 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