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林榕
《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养生重在阴阳平衡,既要防寒保暖,又要滋阴润燥。人们可从饮食、起居、运动和情志等方面进行调理,为健康度过秋季打下良好的基础。
穿衣保暖有讲究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时节,午间仍暖,但早晚已有凉意。人们在早晚出门时要适当添加衣物,保护好头部、颈部、腰背部和脚部。建议采用“分层穿衣法”,内层选择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中层以保暖为主,外层以防风为主。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晚上睡觉前可泡脚20分钟,水温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可加入少许艾叶或生姜,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
养肺润燥这样吃
秋季饮食重在滋润,人们可多食用梨、银耳、百合、山药、白萝卜、芝麻等润燥食物。为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取银耳10克、百合15克、杏仁9克,用小火慢炖1小时,每日食用一碗,可起到润肺养阴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在食用上述食材时,不宜添加冰糖,可改用少量木糖醇或不加糖,也可加入少量枸杞子增加甜味。为缓解秋燥,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毫升,以温开水为佳。
运动养生要适度
秋分时节,人们可选择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散步等和缓的运动方式,运动时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9时至10时或下午3时至4时,避开温度较低的清晨和夜晚。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调节情志莫“悲秋”
秋季,人们容易产生“悲秋”的忧郁情绪。建议多参加社交活动,与老友相聚聊天,保持心情愉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经常按摩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跖骨接合部前方凹陷处)和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每个穴位每次按揉3~5分钟,每日2次,可以舒缓情绪、宁心安神。
中医妙招护健康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保健方法。
穴位按摩 在日常生活中,可经常按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等保健要穴。
食疗调理 在进行食疗调理前,建议先到医院就诊,请专业中医师根据您的体质辨证施膳,如气虚者可用黄芪、党参,阴虚者可用麦冬、沙参。
呼吸锻炼 每日进行深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5~10分钟。
注意事项
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注意: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调整药量;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时间不超过15分钟。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持续头晕、头痛,血压控制不稳定;胸闷、心悸、气短症状加重;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言语不清;持续干咳无痰,咽喉干燥不适;咳嗽伴有胸痛或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