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正确跑步 远离损伤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工作> 健康科普

正确跑步 远离损伤

时间: 2025-09-08 14:35

文/  晋江市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肖志满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本期将为您介绍如何正确跑步,远离运动损伤。

重视热身与拉伸

腘绳肌拉伤多发生在突然起跑、加速或跨步过大时,属于肌肉被过度牵拉导致的损伤。胫前肌劳损和髂胫束损伤多是因为跑前没热身、跑后不拉伸、跑量没有循序渐进等。因此,做好热身与拉伸尤为重要。

跑前热身(动态10分钟)有三个方法,可以提升肌肉温度和弹性。

动态热身:高抬腿、开合跳、弓步走、侧向跨步,各30秒×2组。

激活训练:小步慢跑或跳绳,60秒×2组。

避免静态拉伸:跑前不做“压腿、拉腘绳肌”等静态动作,以免降低爆发力。

跑后拉伸(静态10分钟)有四个方法。

大腿后侧肌群(腘绳肌):坐姿前屈、站立腿搭高处前屈,每侧60秒× 2组。

小腿后侧肌群(腓肠肌及跟腱):弓步压腿、台阶拉伸,每侧60秒×2组。

前侧肌群(股四头肌、胫前肌):站立提踝屈膝,每侧60秒×2组。

屈髋肌:跪姿弓步压髋,每侧30秒×2组。

选对跑鞋很关键

选鞋分为三个步骤。

识别足型:扁平足者选支撑型,高足弓者选缓震型,正常足者选稳定型。

试穿要点:脚趾前留约1指宽空隙,足弓处有支撑,后跟包裹紧致不滑动。

更换周期:每跑500~800千米或鞋底明显磨损时,均应更换跑鞋。

挑选适合的跑步场地

尽量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选择最优的场所。

塑胶跑道:弹性好、冲击小,适合日常训练,避免逆时针单一方向跑,防止髂胫束综合征。

林间绿道:空气好、风景佳,注意地面平整,避免被树根、碎石绊倒。

柏油路或人行道:方便、适合平时跑步,但缓冲差,需穿缓震型跑鞋,避免长距离跑。

水泥地或瓷砖路:不建议选择,冲击力大,易导致膝盖、足底筋膜损伤。

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

在运动期间,一旦出现身体异常信号,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应对措施,不可硬撑。如果出现头部不适,如头痛、头晕,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潜藏着意识丧失,甚至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需马上停下休息;原本没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恶心,多因运动过量、机体缺氧所致,应放缓节奏、降低强度,循序渐进调整;运动时胸前大量出汗,还伴有心悸气促甚至胸痛,可能是心脏受到影响的信号,此时应立即终止活动;运动中若出现关节、骨骼、肌肉剧痛,或活动受限,以及摔倒扭伤等情况,马上停止,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夏秋季运动,建议避开高温时段,时刻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千万别“用力过猛”。找到适合自己且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才是更优选择。

运动前要适当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如运动前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就不要继续运动,运动中心率应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运动中,如果出现体温骤升、皮肤干燥、意识模糊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补水补盐也有讲究

运动前1小时喝300毫升运动饮料;运动时每15分钟补充100~150毫升含电解质的饮品,预防抽筋;运动结束后,先喝点温水,再逐步补充蛋白质。

特别提醒大家,大量出汗后只喝白开水会导致电解质流失,易诱发低钠血症,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神经系统;运动后,切勿因口渴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引发肠胃不适,可适当补充含钾、镁的天然食物。

其实,正确跑步,可以总结成以下五句话。1.不热身,不开跑。2.不追配速,先控心率。3.不合脚的鞋,坚决不要穿。4.不跑水泥地,不踩旧鞋底。5.不硬撑,一旦拉伤要停跑﹢冰敷﹢康复训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