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食酸有讲究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工作> 健康科普

食酸有讲究

时间: 2025-05-06 14:30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周围血管科 副主任医师 赵欣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五味(酸、甜、苦、辣、咸)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实,中医理论中也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春季与肝相应,酸味入肝。春季适当食用酸味食物有助于疏肝理气、调和气血。

适当食酸益处多

适当食用酸味食物对人体有诸多益处。

第一,肝主藏血,在体合筋,酸味入肝,能够滋养肝血、濡养筋脉。适当进食酸味食物,可强化肝脏功能,助力肝脏更高效地发挥疏泄与藏血功能,还可疏肝理气,有效缓解情绪波动,改善肝郁气滞引发的胸闷、胁痛等不适症状。

第二,酸味食物具有开胃消食之效,能够刺激唾液与胃液分泌,增强脾胃消化功能,提升食欲。对于饱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困扰的人而言,适当食用山楂、话梅等酸味食物,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第三,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可有效防止津液过度外泄。当人们出现多汗、遗精等症状时,适当食用酸味食物或药物,可以起到收敛止汗、涩精止遗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酸味食物对人体有益,但过量食用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过量食用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于旺盛,进而克伐脾土。脾主运化,脾的功能受到抑制后,人们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酸味食物是“美味搭档”

酸味食物丰富多样。例如,柠檬富含维生素C,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中暑烦渴等。山楂不仅酸甜可口,还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食积不化、胃脘胀满等。柚子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具有清热降火、消食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饮食积滞、食欲不振等。酸枣仁、山茱萸、白芍、乌梅、五倍子则是常用的酸味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酸味与其他四味(苦、甘、辛、咸)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酸味与苦味搭配,具有清热泻火、降逆止呕的作用。酸味与甘味合用,酸甘化阴,能够滋养阴液。例如,乌梅与甘草配伍,可起到生津止渴、养阴润燥的作用。酸味与辛味相互制约,酸味的收敛与辛味的发散相互平衡,可防止人体的气机过于升散或收敛。酸味与咸味搭配,可增强软坚散结的作用。

这些人群谨慎食酸

不同体质者在食用酸味食物时有一些注意事项。

寒湿体质者 此类人群本身阳气不足,湿气较重。酸味食物具有收敛之性,过量食用会加重体内寒湿,引发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寒湿体质者不宜过多食用酸味食物。此类人群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温阳化湿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等。

热性体质者 此类人群体内阳气偏盛,容易出现口干、口苦、便秘等症状。适当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清热降火、生津止渴的作用,但不宜过量,以免损伤脾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