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低血糖,不容小觑的健康隐患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工作> 健康科普

低血糖,不容小觑的健康隐患

时间: 2025-04-21 09:06

文/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急诊医学科 李阳

日前,曾登上央视舞台、年仅38岁的“网红洋媳妇”杨奇娜,因突发低血糖不幸去世,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低血糖问题的广泛关注。

低血糖是身体的红色警报,科学防治比“硬扛”更重要。面对低血糖,大家要记住“预防为主,及时干预”的原则,别让一时疏忽酿成大祸。

低血糖是身体在“求救”

血糖就像汽车的汽油,是维持人体运转的核心能源。

一般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值(非糖尿病患者<2.8毫摩/升,糖尿病患者≤3.9毫摩/升时),就会出现低血糖。轻度低血糖者可能仅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而重度低血糖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后果。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的糖尿病患者因低血糖就医,而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低血糖相关住院率更是普通人群的3倍。

低血糖的“三重风险”

大脑缺氧危机。大脑是“耗能大户”,低血糖持续5分钟就会使脑细胞受损。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诱发认知障碍。

心脏超负荷运转。低血糖发生时,身体为了自救,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对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这种“心脏过载”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一项研究指出,一次严重低血糖发作会使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3倍。

意外事故高发。开车时突发低血糖,反应能力相当于酒驾(反应延迟0.5秒以上)。老年人因低血糖跌倒,可能引发骨折,这些隐性风险常被忽视。

低血糖会造成身体损伤

以下人群一旦出现低血糖,就会造成身体损伤。

糖尿病患者:长期控糖过严或胰岛素使用不当,可能陷入“低血糖昏迷——血糖反跳”的恶性循环。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次低血糖发作相当于给血管做“加压测试”,可能直接诱发脑梗死或心肌梗死。

老年人:感知能力下降,低血糖症状往往症状不明显,但实际损伤已在发生,死亡率是普通成年人的2倍。

牢牢记住“三防三救”

“三防”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两餐间隔4小时后再吃加餐(如吃1片全麦面包、喝1杯酸奶)。

用药安全。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时,避免空腹运动,服药后30分钟内必须进食。

运动防护。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前检测血糖,血糖<5.6毫摩/升者,需先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如1片面包或1根香蕉)。

“三救”

轻度症状(能自理):立即吃15克速效糖(如4颗硬糖或半杯果汁),15分钟后复测血糖。

意识模糊:切勿强行喂食,立刻令其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拨打急救电话。

反复发作:记录发作时间、用药和饮食情况,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要随身携带“急救卡”,写明姓名、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

普通人长期节食后如出现手抖、心慌,可能是隐性低血糖的信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