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胸,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工作> 健康科普

气胸,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时间: 2025-03-10 09:38

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朱玲

近日,歌手方大同因病去世,年仅41岁,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此前他曾因操劳过度出现气胸而数度住院。这一消息让气胸这个医学名词进入大众视野。气胸,这个看似陌生却在悄然威胁健康的疾病,你了解它吗?它有哪些典型症状?

基本知识

要想了解气胸,就得先了解相关人体结构。人的胸壁和肺部之间隔着胸膜,一层胸膜紧贴胸壁,一层胸膜紧贴肺组织,两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腔隙——胸膜腔,胸膜腔内并无气体,只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当肺表面破了个小洞(如肺泡破裂)或胸壁受损(如外伤),空气就会漏到胸膜腔里。这些漏出的气体会压迫娇弱的肺部,导致肺部像被压扁的气球一样,无法膨胀开来,从而影响呼吸功能。

典型症状

气胸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轻度气胸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重度气胸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发生过气胸的患者有复发风险,还可能伴随肺功能下降,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此时应积极进行呼吸训练,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

三种类型

气胸可以分为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和医源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多发生在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通常是由于肺部本身存在问题,破了个小口,使得肺部的气体进入胸膜腔。外伤性气胸是胸部受到外力撞击、穿刺等导致胸膜破裂,使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医源性气胸则是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不慎引起的。

高危人群

第一,体型瘦高的青少年和青年男性是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高发群体。

在青春发育期,瘦高体型的男青年往往生长发育快速,但肺组织的生长可能跟不上胸廓的生长速度。这会导致肺部组织相对薄弱,易出现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更容易受到拉伸和损伤,可能导致肺泡扩张形成体积较大的、失去弹性的含气腔——肺大疱。这类体型的男青年在抬举重物、剧烈运动、用力过猛、屏气、剧烈咳嗽或打喷嚏、情绪激动、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等情况下,易发生气胸。

第二,吸烟者面临较高的气胸风险。这是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肺泡结构,增加肺大疱形成的风险。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气胸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0倍以上。

第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患者。这类患者由于肺组织结构受损,更易发生继发性气胸,而且气胸症状往往更重,治疗难度更大。

第四,特殊职业群体,如潜水员、飞行员等。他们由于工作环境的气压变化,也面临较高的气胸风险,需要特别注意气压变化对肺部的影响。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戒烟、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均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气压变化等。有气胸病史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肺功能,避免从事潜水等工作环境气压变化大的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