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 陈禹
水果是人体摄取维生素C、膳食纤维、多种植物化学物的良好食源,适量食用,有益健康。然而,不当食用某些水果可能引发身体不适或致病,临床将这种现象统称为“水果病”。
1.荔枝病:荔枝甘甜多汁,营养丰富,素有“南国第一佳果’的美誉,但一次性、大量食用容易发生低血糖,俗称“荔枝病”。表现为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伴有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抽搐、心律失常。这是因为荔枝含有丰富的果糖,果糖需通过肝脏内的转化酶将其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而空腹或者短时间大量进食荔枝后,转化酶不能及时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而致血糖浓度下降,同时,高浓度的果糖摄入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岛素。葡萄糖摄入不足叠加高胰岛素,从而引发低血糖。荔枝病治疗不及时存在致死风险。因此,切莫“日啖荔枝三百颗”,以免引发低血糖危象。一般建议,儿童每日荔枝摄入量不超过5颗,成年人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10颗以内,而为安全起见,糖尿病患者最好禁食荔枝。
2.芒果过敏症:芒果中含有果酸、多种蛋白质等刺激皮肤的物质。另外,不完全成熟的芒果中存在的醛酸会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而可引发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尤其高发。表现为双手、口唇、面颊和双耳等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红斑,并迅速向全身蔓延,奇痒难忍,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疼痛等全身症状。芒果引发的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接触到芒果汁液而未及时清洗的部位。因此,清洗、切削、进食芒果后应及时清洗掉黏附在手部、口唇周边的芒果汁液并及时漱口,过敏体质者则应慎食或不食。
3.菠萝过敏症:有些人食入菠萝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部绞痛和全身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症状。这是因为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甙类等成分,是导致速发型变态反应的常见致敏原,尤以菠萝蛋白酶致敏风险最高。因为菠萝蛋白酶可使胃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胃肠中的大分子蛋白渗透入血,从而引起胃肠道乃至全身过敏反应。当然,菠萝清爽甘甜,大可不必因有致敏隐患而因噎废食,一般将菠萝切块浸入淡盐水30分钟左右,便可有效破坏菠萝蛋白酶,降低菠萝的致敏风险。
4.胃柿石:有些人食用柿子后,会出现胃胀、胃痛、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这是因为柿子含有大量的柿胶酚、果胶、鞣质等物质,空腹进食或食用过多可与胃酸凝集成纤维性团块,即胃柿石。较小的胃柿石可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较大的胃柿石则可长期停留于胃中,持续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糜烂、溃疡等消化道症状。预防胃柿石,应做到不空腹食用柿子;不吃未熟透的柿子;因柿子皮上的鞣质较多,故食用柿子时务必去皮;不宜与含不溶性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同食;患有慢性胃炎、胃排空延迟、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成人每天柿子的最大摄入量不应超过150克。
5.橘黄症:人的肤色由四个因素所决定,分别是胡萝卜素、黑色素、血红素以及自身皮肤厚度。其中黑色素含量越多肤色越黑,皮肤厚度越大肤色越深,而当血红素含量高时肤色泛红,胡萝卜素含量高时肤色则偏黄。柑橘是一种富含胡萝卜素的水果,一次性进食过多会导致胡萝卜素在体内蓄积,从而易致皮肤黄染。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因此,橘黄症常被患者误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但与急性黄疸型肝炎不同的是,橘黄症患者皮肤黄染以鼻子周围和手掌、脚底最为明显,巩膜(眼白)并不累及,尿液也无黄染现象,血检胆红素含量及肝功能均无异常。虽然橘黄症多为一过性病程,但受个体化因素影响较大,少数患者可继发肝肾功能损害。柑橘、木瓜、南瓜、胡萝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蔬果对人体益处颇多,但也不可过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