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糖高 不妨试试这张“专属药方”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工作> 健康科普

血糖高 不妨试试这张“专属药方”

时间: 2023-10-07 10:04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刘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其所形成的持续性高血糖症可导致多个组织器官功能及形态损伤。

当出现以下一个或多个症状时,就该警惕自己是不是患上糖尿病了:无明显原因的乏力;口渴、多尿,饮水而不解渴;突然食量增加,总觉得吃不饱;无原因的体重下降;低血糖发生多次;创口尤其是足部创口久不愈合;妇女外阴瘙痒;出汗过多;手脚麻木、刺痛;小便发黏或泡沫多;男性性功能障碍;突然的视力下降;反复口腔病变,牙周炎、牙龋病、口腔黏膜病变等。

如何按照体质调整养生方法

如今,多学科、跨专业、团队式的服务已成为糖尿病诊疗和管理的趋势。中医师与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多学科照护团队,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医药有机融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中医治未病、体质调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协同控糖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秉承“一个中心、一个标准、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中,引入中医四诊仪,可为患者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分析、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覆盖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体系各层面的技术服务。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指出,大部分人属于混合体质,集多种体质特点于一身。若想全面了解自身体质,找到对应的调养方法,建议大家到医院面诊。只有找准体质,因人施养,才能达到增强体质、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目的。

今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接诊了一名31岁的女性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中医四诊仪辨识体质后,医院为其开出了一张专属的“养生药方”。

这张“药方”既包括养生食材如何选择、养生茶如何烹制、养生粥/汤如何炖煮等饮食调养说明,也包括循经拍打足少阳胆经、下蹲运动等保健方案,还提供贴心的干预方案,如耳穴、穴位贴敷、毫针刺法、穴位电疗、刮痧疗法、拔罐疗法、足浴保健、熏蒸等。

糖尿病预防“三步走”

关于糖尿病预防,这份“三步走”锦囊请收好。

一级预防 在糖尿病还未发生时,就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加蔬菜摄入量,限盐、控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减重;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等。

二级预防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出现或晚出现并发症;高危人群需及时查空腹血糖,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严格控制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下降相关,血糖控制目标需要由专科医生进行个体化制定;控制血压、血脂,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三级预防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提升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继续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建议患者在专科治疗,医生给予患者分层管理。已出现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应去相关专科治疗,如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下降的患者,建议去肾内科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伴黄斑水肿等患者,建议去眼科就诊。

糖尿病患者饮食该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怎样饮食才合理?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主食不可少 主食是糖尿病患者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或过于严格控制主食摄入量,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机体能量供给主要靠动物脂肪和蛋白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过多则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此外,饥饿状态下,还易反射性地升高血糖。与精细主食相比,我们更推荐粗细搭配,比如白米饭搭配燕麦、荞麦、红豆、绿豆等,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全日总能量的45%~60%。

饮食多样化 糖尿病患者应混合性、多样化饮食,除了碳水化合物,还应广泛摄入蔬菜、水果、豆类、奶类和油脂等,才能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采用饮食估算法 糖尿病患者可采用饮食估算法对每日所需的食物进行大致的量化,并根据每日体力活动量来确定饮食,休息时每日200~250克主食,体力劳动者可根据劳动量递加主食量。除了关注摄入量,建议糖尿病患者把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也纳入评估饮食摄入的指标中来。根据食物GI合理安排膳食,对调节和控制血糖大有好处。

烹饪方式有讲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油低盐是重要原则。烹饪可选用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而盐的摄入量建议限制在5克以内,避免油炸、辛辣等加工方式,多选水煮、蒸制的加工方式。

本报记者 张方飞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