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梁天蔚
晶晶1岁左右的时候,妈妈发现她经常揉眼睛,还怕光,眼睛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流泪。又过了半年左右,晶晶的眼睛看上去有点灰灰的。妈妈敏感地觉察到异常,马上带她到医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先天性青光眼。
出生时已发病
儿童青光眼有一种类型叫做先天性青光眼,它的发病率并不高,一般在1/1250~1/10000。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隐性遗传,有明确家族遗传的病例占10%~40%,在近亲结婚的家族里更容易发生;也有部分病例是患儿自身的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有部分是孕期,尤其是前三个月,因感染、放射线、药物以及不明原因的影响,胎儿房角出现发育异常。所以,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出生时就已发病,只是家长可能没有发现异常而已。
典型表现:水汪汪的大眼睛
由于眼球和身体仍处于发育活跃时期,因此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婴幼儿时期的青光眼患者有其独特的症状和体征。
眼压升高使柔软的眼球增大,随着眼球增大,部分患儿的眼压会下降,但是黑眼睛看上去特别大而圆,被称为“牛眼”。也有的患儿因角膜水肿看上去水汪汪的,被称为“水眼”。孩子可能会畏光、流泪和眼睑痉挛(典型表现是下眼睑内翻倒睫,摩擦眼球)。早期,患儿在较强光线下有畏光的表现,以后随着病情进展,逐步出现流泪、眼睑痉挛。由于婴幼儿不会表达,常表现为用手揉眼、烦躁、喜欢埋头等行为,严重者在一般光线下也表现出畏光,比如会埋在妈妈怀中。病情再加重时,患儿会烦躁哭闹,不愿睁眼。另外,有的患儿虽然这些症状比较轻,但是近视加重明显,这时也要警惕是否患有青光眼。
确诊需要做一系列检查
确诊先天性青光眼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是测眼压,但并不是眼压高于正常值就一定是青光眼。眼压值在一段时期甚至一天内都会有波动,跟孩子的病情轻重及情绪有关。
其次要做眼底检查,看视神经是否有损害。如果眼压高,但是视神经正常,也不能认定是青光眼。
第三要测量角膜直径。正常新生儿的角膜横向直径为10~10.5毫米,生后第一年增加0.5~1.0毫米,也就是到10.5~11.5毫米。出生后第一年如果超过12毫米,应高度怀疑为先天性青光眼。
第四,眼轴长度也是重要的参考。眼压持续增加,把眼球撑大,这时眼轴的长度就会过长。但是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婴幼儿的眼球偏软,所以不易被发现。
第五要测量角膜厚度。高眼压导致角膜水肿使厚度增加,水肿后弹力层破裂,造成角膜上有水波纹样纹路,这是青光眼的典型表现。
最后还有房角检查,看房角的结构是否正常。但是多数年龄小的孩子不能配合房角镜的检查。如果孩子不能配合检查,必要时需要全麻下检查。
无法完全治愈
先天性青光眼是一种一辈子摆脱不掉的疾病,一生都要定期复查,目前是无法完全治愈的,只能通过手术和药物控制病情的进展。最严重的后果是失明。
现在针对儿童青光眼的手术术式有了很大的进展,有房角手术(前房角切开术和小梁切开术)、穿透性schlemm成形术、睫状体光凝术、引流阀植入术、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等。
对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首选的是房角手术,目前最先进的是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内路和外路),也就是俗称的“360”手术。术后效果与发病时间、眼压升高程度、房角发育不良程度以及护理是否到位等有关,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术后一年的手术成功率在70%~80%。有大约2/3的患儿,可以坚持5年不复发,有1/3的患儿需要多次手术。
各位家长要勇敢面对现实,正确安排好孩子的就诊流程,才能更好地给孩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