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调阴阳春分时 动静寒温共相济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工作> 健康科普

平调阴阳春分时 动静寒温共相济

时间: 2023-03-20 09:33

文/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 成杰辉

3月21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白昼与夜晚时间等长。此时正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重要时机。

起居有常 防寒护阳

中医养生讲求顺天应人,起居作息应当遵从自然之道,随着自然界日夜节律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春分日夜均分,此后白日渐长,黑夜渐短。因此,在作息方面,人们可以较隆冬时节适当推迟睡觉时间,但仍应在子时(23时左右)前入睡,并且适当早起,进行户外运动,通过散步、做操、慢跑等较舒缓的运动,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提升阳气。衣着宜柔软、宽松,以利于人体阳气的舒展,同时注意防寒保暖,防止风寒侵袭,损伤阳气。

随和处事 淡泊宁心

春分之时,肝火偏盛,人们易出现情绪波动。此时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戒怒戒嗔,处事随和,淡泊宁心,避免扰动肝气,引起阴阳失调。人们在周末休息时可踏青郊游,寄情山水,在大自然中怡情养性;或在工作之余,约三五知己,聊天喝茶、打球娱乐,愉悦身心。

顺时饮食 寒热相宜

我国民间素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季,人们可适当多吃韭菜、春笋、鱼腥草、菠菜、芹菜、马齿苋等应季蔬菜。同时,饮食注意寒热均衡,切忌食用大寒大热之品。下面推荐几款适合春季食用的食疗方。

韭菜虾仁粥

材料:大米100克,虾仁50克,韭菜30克,鸡汤1000毫升,食盐适量。

做法:将韭菜洗净、切段,虾仁去掉虾线、焯水、切碎,大米淘洗干净;将以上食材放入锅内,加鸡汤同煮成粥;最后加适量食盐调味即成。

功效:本品可补阳强筋、补肾健脾,尤其适合阳虚怕冷、腰腿酸软者食用。

凉拌鱼腥草

材料:鱼腥草250克,精盐、辣椒油、白糖少许。

做法:将鱼腥草洗净、切段,用盐水泡几分钟,捞出后加入少许精盐、辣椒油、白糖,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可清肺解毒、利尿通淋、祛湿通便,尤其适合肝阳偏亢、肺热痰黄者食用。

参枣淮术汤

材料:党参15克,红枣5枚,山药30克,白术15克,母鸡1只,食盐适量。

做法:将母鸡去皮及内脏、洗净,党参、红枣、山药、白术洗净;将所有食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小时;最后加适量食盐调味即成。

功效:本品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尤其适合平素体虚、脾虚夹湿者食用。

穴位保健 调肝健脾

春季,肝当令。只有肝主疏泄和调控气机的功能正常发挥,人体的阳气才能正常生发。肝气太过、不及都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导致湿邪内蕴或水湿内停。春分之时,人们可通过按摩、艾灸穴位等方法,来调肝健脾。

按揉太冲穴和行间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凹陷中。按摩此穴可疏肝解郁、清肝泻热、通络止痛。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按摩此穴可平肝降火、疏肝行气、解郁安神。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揉按穴位3~5分钟,也可由太冲穴向行间穴推按,力度以局部有酸、胀、麻感为宜。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艾灸此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置于穴位上方,距离约2厘米,以温热感穿透肌肤为度。每周可艾灸1~2次,每次灸15~20分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