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 于志丹
2月4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历书》曰:“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立春拉开了春天的序幕,此时万物复苏,阳气渐生。立春养生要以养肝为主,同时注重顾护初生的阳气。
起居合宜 注意防寒
立春以后,日照渐长,人们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早起,使形体舒缓,保持精神愉悦。平时人们可种植花卉草木,美化居住环境。勤开门窗,加强空气流通,减少过大的温差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被褥和衣服,开窗通风。
俗话说,“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时节,阳气始生,寒气未散,人们不要着急减衣物,要注意防寒,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调和情志 疏肝解郁
春季肝气旺盛,易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导致精神疾病高发。此时,人们应忌暴怒,忌情志忧郁,保持乐观向上的好心态。同时,可按太冲穴、敲胆经调畅肝胆之气。
按太冲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按摩时,用中指(或拇指)点压或按揉太冲穴,力度要和缓、均匀。按摩太冲穴可疏解不良情绪,缓解胸部不适。
敲胆经 坐在椅子上,手握空拳,从大腿外侧与盆骨交接处的环跳穴开始,往膝盖的方向敲打4下,每敲打4下算1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敲胆经可增强肝的疏泄功能。
运动调养 循序渐进
春季,天气冷暖变化较快,人们外出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运动量宜循序渐进,以微微出汗为宜。体质虚弱或缺乏锻炼的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太极拳、打球等。
少酸多甘 补益脾胃
立春后,人体的新陈代谢越来越旺盛。人们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物,如洋葱、芥菜、香菜、生姜等,以升发人体阳气;少食生冷黏腻之物,以免损伤脾胃。
中医有“肝旺于春”之说。肝气过旺,横逆犯脾,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春季进补应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如大枣、山药等,以滋补脾胃。推荐药膳如红枣核桃粥、山药枸杞水鸭汤等。
相关链接
立春药膳 益肝健脾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 成杰辉
豆芽拌香菇
材料:豆芽100克,香菇80克,葱白、香菜、食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豆芽洗净,香菇洗净、焯水后切片,葱白洗净切丝,香菜洗净切末;将所有食材放入盘中,加入食盐、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豆芽可清热除湿、疏肝和胃,香菇可扶正益气、开胃,葱白丝、香菜末具有发散升阳之功。此药膳可疏肝和胃、扶正补虚。
山药小米粥
材料:山药200克,小米100克,枸杞15克,小葱、生姜、食盐各适量。
做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生姜切丝;小米加水提前泡半小时,然后入锅煮开;改小火,加入枸杞、山药块,稍搅拌,熬煮30分钟;最后加入小葱、姜丝、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枸杞能养肝,小米能健脾,山药能健脾滋肾,姜、葱增强升阳之力。此药膳可滋肾益肝、健脾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