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隆福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贾琦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发热、咽痛、咳嗽……都成为敏感词汇,让大众神经紧张。呼吸系统疾病也随着疫情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负责呼吸的呼吸系统,开始于鼻和口腔,经气管延伸至肺。除了负责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呼吸系统还具有发音、嗅觉、协助静脉血回流,以及内分泌等功能。简简单单的呼吸系统,却是你我的生命线。
我们的呼吸系统分为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以喉的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不少人以为环状软骨就是喉结,其实不是。环状软骨位于喉结的下方,从外面看是在颈部中间偏下的位置。
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和喉组成,是气体进入肺脏的门户。鼻腔的表面有一层血管丰富的黏膜,可对吸入的空气起到升温、加湿的作用。黏膜分泌的黏液和鼻毛可以清除吸入的灰尘颗粒,有助于清洁进入肺部的空气。我们平常打喷嚏,其实是鼻腔受刺激后的自主反射,有清洁鼻腔的作用。
咽是食物通过的必经之路,也是空气进入下呼吸道的门户。咽功能正常是食物及口腔分泌物不流入呼吸道的基本保障,可避免呛咳和肺部感染的发生。鼻腔下方、口腔后方是我们的“发音盒”——喉腔。两侧声带位于喉腔,声带间的区域为声门。声门下黏膜如果出现组织疏松,炎症时易水肿,容易发生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窒息死亡。
声门也是肠胃和气管之间连接的重要过渡器官。一般进入气管的颗粒物被气管表面的黏液和绒毛清除后,会有一部分通过声门进入消化道进行处理。
下呼吸道指的是各级支气管。支气管反复分支形成小的气道,气道整体像一棵倒置的树,称为“支气管树”。人体的支气管通常分为23级,前16级为传导气道,除了传导气体,可进一步对空气升温、加湿。空气湿化有1/4是在下呼吸道完成的,其余3/4在上呼吸道完成。气管内黏膜层可分泌黏液,清除尘埃和异物,以保持呼吸道内的空气清洁。
肺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织组成。实质组织包括“支气管树”和肺泡,间质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肺泡是“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每侧肺有3亿~4亿个肺泡,吸气时总表面积可达100平方米以上,为气体高效交换提供了保障。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疾病的“重灾区”。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以及如今备受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此外,空气污染、吸烟、衰老等因素导致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气道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与此同时,肺间质性疾病也成为“时髦”疾病,肺癌更是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不仅如此,各种新发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出现,正不断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