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健康管理中心 张先慧 陈艺芸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它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排除异构分子,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虚证是中医的概念,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和各脏腑的虚证。大众常将免疫力低等同于中医的虚证,这是一种误解。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人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免疫功能:
1.防御功能:清除外来的致病因素,如微生物及其他异构体。
2.稳定功能:消除受损伤、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3.监视功能:发现或处理(杀伤或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
若免疫力过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就极易患上多种流行病。此外,先天性或后天性获得性免疫功能不全常会导致免疫缺陷,如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
中医的虚证是根据人体的症状和舌脉等辨证的结果,即“司外揣内”。若患者面白无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动则加剧,舌质淡,脉弱,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为气虚证,临床常用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免疫力低是现代医学的概念,虚证是中医学的概念,二者不能画等号。虽然临床上有很多免疫力低的人有虚证的表现,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兼夹痰、火、湿、瘀、毒等,甚至没有虚的成分。因此,临床不能对其盲目使用或者仅仅使用补益之品。
门诊上,我们常遇到癌症、慢性肾病或者慢阻肺的患者长期服用冬虫夏草来进行温补,有的人对证,有的就不适宜。对于老百姓来说,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观察舌苔。如果苔黄腻,就不适合服用。因为冬虫夏草性温,苔黄腻代表体内有湿热,若再服用冬虫夏草,无异于火上浇油,常会加重病情。
值得一提的是,免疫力过高者可导致荨麻疹、过敏性皮炎、哮喘、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血液病等。这些疾病有的时候可辨为虚证,用补益的方法治疗会取得很好的疗效。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免疫力不能跟中医的“虚实”简单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