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 袁媛
我国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约30万人,且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面对乳腺癌,我们如何能够既不误入无谓的惊恐,也不错过它发出的预警信号?
乳房的3种症状要分清
乳房疾病第一种常见症状是疼痛。育龄期女性在来月经之前乳房胀痛会加剧,哺乳期涨奶也会出现强烈的乳房疼痛。另外,乳房疼痛还与情绪有关,生气、烦躁等都会使乳房出现明显疼痛。
乳房疼痛与乳腺癌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仅仅是由乳腺增生引起的周期性轻度疼痛,可以不进行处理。但若乳房疼痛明显且越来越重,或者疼痛伴有肿块及其他症状,并影响到生活者,需及时就诊。
乳房疾病第二种常见症状是乳房肿块。通过触摸发现乳房肿块后,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排出恶性疾病的可能。正确的触诊手法是四指伸直,用指腹在乳房表面进行滑动触摸,而不能抓捏乳房。有的患者触摸乳房的手法不对,错把腺体当成了肿块。
乳房的良恶性疾病都会出现乳房肿块。如果肿块摸起来比较光滑,活动性大,那么良性疾病(如纤维腺瘤)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肿块摸起来质地坚硬,活动性小,或边界不清,特别是合并有乳房皮肤的红肿、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就要警惕乳腺癌的可能。
乳房疾病第三种常见症状是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指从乳孔里自发地流出液体来。液体颜色可以是无色、白色、黄色、黄绿色,甚至红色。液体可以是从一个乳孔或多个乳孔流出。很多乳房疾病都可以引起乳头溢液,如体内泌乳素升高或导管炎、导管内肿瘤、乳腺癌等。
不过,即使乳房没有疼痛、肿块、乳头溢液,也不能完全排除乳腺疾病的可能。很多疾病在初起阶段是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因此,青春期以后的女性需要定期到乳腺专科进行专业的检查,特别是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
4种检查手段各有用处
说到乳房检查,甲乳外科门诊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生,你帮我摸一摸乳房有没有问题。”其实,乳房检查,紧靠“摸一摸”远远不够。
打个比方,乳房就像个包子,皮肤是包子皮,腺体是包子馅。想要了解包子馅是不是坏了,只摸一摸包子皮就能知道吗?同样道理,乳房里的腺体有没有病变,有什么病变,仅靠在乳房表面摸一摸,是难以充分了解的。只有使用仪器进行检查,使我们能看到乳房内部,才能对病变情况有充分的掌握。
在检查乳房的仪器中,最常用的就是彩超。彩超检查方便快捷,不会对乳房造成损伤,且价格低廉,不受年龄限制。通过彩超,医生可以看到乳房里是否有肿块,肿块是实心的还是水泡样的,有没有血管给肿块供血等。多数乳房病变,都可以在彩超检查中得出初步结论。但彩超不是万能的,它对微钙化不敏感。有时,早期乳腺癌没有肿块,仅表现为微钙化。如果只做彩超检查就有可能漏诊。
因此,乳房检查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影像学检查——钼靶。通俗地说,这项检查就是给乳房拍X线片。钼靶检查更适用于年纪偏大的女性,年龄在45岁以上更合适。年轻女性由于腺体过于致密,会使钼靶的检查效果打折扣。钼靶对钙化非常敏感,可以弥补彩超的不足。但钼靶检查也有局限性,它有些检查盲区、死角,需要患者配合临床查体来进行补充。而且钼靶具有放射性,一年最多检查1次为宜。
除了彩超和钼靶,还有一项敏感性更高的乳房检查手段——磁共振。它使用波谱分析功能,可以比彩超、钼靶更加灵敏地发现乳房内部的病灶,还可以分析肿块的良恶性,有比较高的准确率。不过,磁共振检查比较贵、耗时长,通常不作为乳房检查的首选。
当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但患者乳头有液体流出时怎么办呢?此时,就可以使用乳管镜进行检查了。乳管镜是一根如头发丝细的摄像头,可以从乳孔深入到乳管里面,检查乳管内部是否有病变。
(谯玲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