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 崔颖 张良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视力下降、双眼干涩不适等眼部症状。医生也要求患者要定期到眼科检查。那么,糖尿病患者应当如何保护眼睛?什么时候需要去眼科检查呢?
糖尿病眼病视网膜最受伤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患者眼内微环境改变,从而引起视力及视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笔者曾在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进行大规模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4.7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世界范围内青壮年劳动力人群的主要致盲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长期的高血糖不仅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阻塞和渗漏,同时也会引起视网膜神经元损伤,两者共同作用下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损伤。病程为5~10年的糖尿病患者,有1/3将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治疗或病情控制不及时,患者最终会失明。
防范眼病早期控糖很关键
临床研究发现,血糖高,病程长,肥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较快。通过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减重和戒烟等措施,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降低糖尿病眼病的发生风险尤为重要。多项研究证实,由于“代谢记忆”效应,在后续血糖正常的情况下,“高血糖记忆”可以继续引发微血管持续、进行性改变。即使严格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以延缓糖尿病眼病进展,也并不能完全阻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眼科检查多长时间一次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眼病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病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以后只需每1~2年复查1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应增加检查频率。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散瞳后眼底镜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评估和筛查。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远程输送眼底照片至各级糖尿病眼病影像中心,完成糖尿病眼病的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也可协助诊断。
除了视网膜还应关注什么
除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常常合并其他眼病,例如白内障、角膜病变、青光眼、屈光不正、视神经病变、眼外肌麻痹等。这些眼病同样会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复视、眼部不适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内障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白内障。白内障是我国全人群的首要致盲眼病。临床研究证明,糖尿病与白内障发生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风险会增加2~5倍。高龄、肥胖、血糖控制不佳、病史长、吸烟等糖尿病患者较易发生白内障。
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情况包括两种:一种是糖尿病性白内障,较少见,在白内障患者中仅占1%~2%,主要为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另一种是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其发病率较高,发病较早,进展较快。
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措施,然而糖尿病患者全身及眼部情况复杂,围手术期不仅需要控制血糖、血压,同时还需要考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等病情的控制,方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此外,糖尿病还是白内障手术感染的高危因素,加之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伤口愈合慢,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
青光眼 青光眼是盗取视力的小偷,也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光眼是以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供血不足是青光眼的原发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青光眼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4倍。因此,在定期的糖尿病眼科检查时,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关注是否合并青光眼。
角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感觉眼干、眼涩、有异物感,那么就可能出现了角膜病变。据报道,1/2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角膜病变,包括反复的上皮糜烂、上皮愈合延迟、持续性上皮缺损、浅层角膜炎、浅层角膜溃疡、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等。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干眼症状,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点人工泪液,以及局部用药来改善。
屈光不正 当糖尿病患者双眼视力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在进行眼底、眼压检查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并发症之后,需要考虑糖尿病性屈光不正。糖尿病性屈光不正是糖尿病患者可逆性双眼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多发生于血糖迅速波动时,后者则是长期高血糖所致。糖尿病患者应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验光、配镜。
总之,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会累及包括眼球在内的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糖尿病眼病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有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变和屈光不正等。患者需要正确认识并积极诊治,以减少糖尿病引起的视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