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 杨玉
不管孩子是抱在怀里,上了幼儿园,还是上了小学、初中,家长们凑在一起,最爱聊的就是孩子的身高。 为了让自家娃娃长高,家长们可真是操碎了心,例如补钙、打篮球,甚至让孩子吃保健品。但是你知道吗,关于孩子长高也有不少认识误区,如果你一直在“踩坑”,可能是在给孩子帮倒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坑”在哪里。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关于孩子的身高和遗传问题,我们一定都听说过“父母高,孩子一定高”这句话。受此影响,有些父母比较高的,对孩子未来的身高盲目自信;有些家长本身比较矮,对孩子的身高落后则听之任之。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
孩子的身高60%~70%跟遗传有关系,剩下的30%~40%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影响,如慢性疾病、营养、心理、发育早晚等众多因素。对于遗传身高不好导致的矮小儿童,可以通过后天的改善和相关的干预措施,实现追赶。
误区二:没到青春期,还能长
这个误区在门诊中算是咨询较多的“热点”话题。受传统认知的影响,不少人觉得男孩的青春期发育应该是以变声、遗精开始的;女孩的青春期发育是以月经初潮开始的。殊不知,这是错误的观点。
变声和月经初潮的出现,标志着孩子已经进入到青春期的中后期,身高突增高峰已过。这个阶段的孩子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趋近闭合。一旦闭合就意味着孩子的身高增长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现在,男童一般是10岁~12岁开始青春期发育。男孩的青春期发育开始于睾丸的发育,因为不易被察觉,所以难以发现。女童的青春期一般是9岁~11岁,发育初期主要看乳房的发育。
误区三:孩子现在高,以后也高
孩子正常长得高,当然是好事,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孩子还没到青春期,突然“蹿个”不一定是好事。这时候家长们别只顾着高兴,要细心观察,小心是性早熟来“偷袭”。性早熟的孩子体格提前发育,骨龄快速增长,在不干预的前提下,骨骺也会提早闭合。通常早发育的孩子比正常孩子的生长时间要短,成年后反倒比一般孩子矮。所以看到孩子的个头突然一下子蹿得很快,一定要留心,同时要监测孩子的骨龄情况。
误区四:可能是晚长,不用着急
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现在矮不要紧,可能是晚长,还说身边的谁谁就是晚长的,前面一直矮,后面自己就长起来了。
在医学上,“晚长”又称“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确实有部分的孩子存在这个情况。晚长的孩子,在正常儿童进入青春发育的年龄时,没有生长加速,但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长或生长速度减慢之后,他/她却出现“蹿个”的情况。但也正因为有这个情况,导致很多家长片面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晚长,盲目等待,最后拖到孩子10多岁,一直不长个,才着急带孩子就医,往往为时已晚。因为如果孩子不是晚长,带给孩子的是骨龄的默默进展,从而错失了追赶机会。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孩子通常有家族史,且骨龄比年龄落后。想要知道孩子是否存在晚长的可能,还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咨询和检查,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误区五:服用增高类保健品
现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宣称有增高效果的保健品或者蛋白粉等。因为宣传做得好,所以很多家长都会买来给孩子服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品。实际上,增高保健品最多只有轻微促长作用,可能对于部分饮食习惯不良的孩子能起到部分营养的补充作用,但对于正常孩子通常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