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潘俊杰
由于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数量巨大,不论平时工作中,还是朋友们碰面时,医生常常会被问这样的问题:“阿司匹林什么时候吃比较好呢?是空腹吃好,还是饭后吃好呢?早上起来吃好,还是晚上睡觉前吃好呢?”“医生,我吃了阿司匹林会胃疼,怎么办?能停药吗?”针对这些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下面一起来探究一下。
服药时间有讲究
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目前,绝大多数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阿司匹林都是肠溶片。肠溶片外面有一层耐酸不耐碱的包膜,一般要在肠道内的碱性环境下才能释放,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直接刺激作用。如餐前服用,由于空腹时胃内酸性环境强,肠溶衣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可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反之,如果在饭后服用的话,进食后食物会稀释胃酸,导致胃内pH值升高,更接近于碱性环境,从而使药物在胃内加快分解,引起不适。此外,如果饭后服用的话,药物和食物混合在一起,在胃内停留时间更久,释放也更多一些。
因此,根据上述这些依据和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是餐前服用。尽管目前很少使用普通制剂,但如果是普通制剂还是要饭后服用,让阿司匹林混合在食物中,这样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损害。
早上吃好还是晚上吃好 对于这个问题,《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其他几个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专家共识,对此都没有作出规定。
有学者倾向于晚上服用,理由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间为18时~24时,而阿司匹林在服药后3小时~4小时才能达到血药浓度高峰,晚上服用阿司匹林更有时效性;也有学者倾向于早上服用,理由是早晨服用对于须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效果更佳。
各有各的理由,到底早上吃还是晚上吃?目前专家们的意见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性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关键是坚持。另外,目前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阿司匹林制剂是肠溶片,切记不能掰开吃,否则会增加胃肠道的副作用。
科学用药才能减少副作用
药物都具有“双面效应”,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有一些副作用不可避免,但有一些副作用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和避免。
1.出现恶心、反酸、胃灼热、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反应
吃了阿司匹林以后出现恶心、反酸、胃灼热、消化不良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是很常见的。据统计资料显示,有6%~10%的人可能出现上述消化道不良反应。是不是一有恶心、反酸、胃灼热、腹胀等不良反应就停药呢?不能这么简单粗暴。毕竟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先看看服用阿司匹林的方法是不是正确,是不是餐前30分钟或餐后3小时服用。如果服用方法不当,应先纠正服用方法,然后观察是不是仍有消化道不适症状。如果服用方法正确,可以加用护胃药,减少胃肠道反应。
如果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加用护胃药仍然有不适,可以考虑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2.出现黑便、血便,甚至呕血等消化道出血
服用阿司匹林后一定要注意观察有没有黑便的情况。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若出血较多、较严重时,就会出现血便或者呕血。根据大量统计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在1.2%~1.5%。虽然发生率不算高,但应该密切注意有没有黑便现象。检查大便是不是有隐血,可以有效减少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
一旦发现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必须立刻停用阿司匹林,并尽快和医生取得联系。严重者应尽快到医院急诊救治。
3.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
有些人服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牙龈出血。如果是刷牙后出现,先调整刷牙方法,并更换牙刷,观察症状是否有所改善,一般不需要减量或停用阿司匹林;如果平时有自发性牙齿出血,排除牙病或炎症等原因后,需要找医生适当调整剂量。
皮肤瘀点或瘀斑处理的方法跟牙龈出血相类似,如果是磕碰后出现,平时并没有自发性皮肤瘀点、瘀斑,一般不需要减量或停用阿司匹林;如果是自发性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应联系医生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