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 刘健
在我的门诊患者中,患有高血压或者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至少占八成。由于高血压的危害比较深入人心,不少患者在得知自己血压过高时都很着急,希望降压药赶快起效,他们常常问我:用了降压药,血压多久能降下来呢?
高血压虽然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但是降压不可过快,否则也会诱发不良后果。概括地说,血压下降速度取决于患者起始血压水平、降压药种类选择以及患者个人健康因素3个方面。
降压并非越快越好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越好。
我曾经把人体适应血压升高的过程比作“温水煮青蛙”,正是因为这样,人体要从已经适应的血压水平往下降,不可以降得过快。
就像我们乘坐电梯从高层往下降,如果下降得太快就会出现失重感。同样,如果血压突然降低,身体不能马上适应,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疼、乏力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意外。
因此,降压需要一个过程,不能降得太快。
降压速度取决于三方面
那么,血压多久能降下来呢?这取决于3个方面:
首先是患者的血压水平。一般来说,起始的血压水平越高,血压降低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其次是用哪种降压药。从医学上讲,当药物在人体血液中达到最大浓度时,也是这种药物发挥最大疗效的时间。降压药有短效和长效之分,短效降压药在服药后半小时就能达到药物浓度高峰,而长效降压药通常是缓释片或者控释片,达峰时间在6小时~12小时。
在使用方面,短效降压药常常用于血压特别高,随时会出现危险的时候,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建议高血压患者服用长效降压药,可以使血压平稳下降,而且每天只需要服药一次就可以控制全天的血压。不过,使用长效降压药,大致需要2周~3周才能把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
最后还要看患者的个人健康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和其他因素。研究发现,很多生活方式的改善有助于降低血压,包括饮食中减少钠盐摄入、定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减少精神压力等。
血压持续平稳是目标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年龄较大、慢性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等其他影响血压的因素,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综合这几个方面来看,血压下降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血压非常高,可能导致危险时,医生会给您使用短效降压药,使血压较快下降,但需要随时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如果高血压患者长期用药,建议使用长效降压药,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让血压平缓下降,最终稳定在良好的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短效降压药可以快速降压,但是速度不等于质量,血压持续平稳才是最终目标。因此,长效降压药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降压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