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张瑞
天寒地冻的季节,暖气才是抵御滚滚寒流的必备“神器”。有了暖气的陪伴,外面北风呼啸,室内依旧温暖如春。为了不使这份温暖悄悄流失,家家户户几乎都是门窗紧闭,除了上下班和早晚出门锻炼,已经很少有人在户外活动。同时,所有办公场所、商场、超市、影院都开足了空调或暖气。这样的环境尽管暖意融融,却也容易诱发出“暖气病”。
“暖气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指因室内温度过高、过于干燥、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尽管“暖气病”没有酿成实质性病变,但公众不能掉以轻心。
呼吸系统最易受“暖气病”的侵袭,鼻咽干涩、口舌皲裂、胸闷咳嗽都是呼吸道“暖气病”的初期症候,如果及时补水,通常能得到缓解,若是持续时间太长,极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发展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人体皮肤及黏膜也易受到“暖气病”的偷袭。冬季人体本来就容易缺水,在有供暖设备的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皮肤瘙痒。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办公室一族,还易造成干眼症。
“暖气病”还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在1500~2000毫升,这些尿液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长时间待在暖气房里,随着水分流失,尿量也会减少,泌尿系感染和尿路结石的患病风险则随之增加。
要想远离“暖气病”,应从家居环境入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建议将室温控制在18℃~24℃,湿度在50%~60%为宜。保持湿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人工加湿,如室内安置水盆或往地面洒水,还可用加湿器加湿,在暖气片上放盆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可在室内养些绿萝、吊兰、常春藤等绿色植物,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有助于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能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
室内空气流通不佳,易使空气中存留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加上室温过高,很容易带来“暖气病”。因此在冬天应保证经常开窗通风,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每天不少于两次,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一般早晚各开窗通风一次,但要注意避免对流风,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远离“暖气病”最重要的还是多补充水分,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适量吃点蜂蜜,有益于清咽利喉、消肿止咳。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衣晓峰 张志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