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 海兴华
从中医四时养生的角度来说,冬主收藏,此时人体食欲旺盛,进食量较多,更能吸收营养精华,贮藏于体内,有助于体质的增强,所以说进补首推冬季。而冬季进补,尤以膏方最佳。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指中医传统八种剂型膏、丹、丸、散、汤、酒、露、锭之一。在临床中,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经中医辨证开出处方,然后采用道地药材精心熬制,再加蜂蜜或胶类提炼为便于服用的膏剂。冬季膏方进补,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其主要具有“调”和“补”两大作用。“调”可调和脏腑气机以祛邪,“补”可滋养脏腑之本以补虚,从而充分发挥防病治病的目的。此外,膏方还有口感好、易吸收、服用方便、易储藏、易携带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用膏方调养。
膏方并非千人一方
健康人群进行膏方调养前,一定要辨清自身体质,由临床医生辨证施方,方可充分发挥中药膏方的调养效果。下面介绍几种针对不同体质特点,比较适合冬季调养的膏方应用:
1.阳虚质:阳虚质主要可以表现为畏寒,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等症状,同时容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病。调理原则以温阳健脾益肾为主。膏方常用中药有:熟地黄、肉桂、山茱萸、山药、茯苓、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白术、白芍等。
2.气虚质:气虚质主要可以表现为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易出汗等症状,同时容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疾病。调理原则以益气养血,健脾补中,调和营卫为主。膏方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西洋参、白术、茯苓、当归、陈皮、白芍、桂枝、麦冬、五味子、防风等。
3.血瘀质:血瘀质主要可以表现为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暗淡,同时容易患疼痛、出血、肿块、肿瘤等病症。冬季天气寒冷,更容易加重血瘀质人群的临床症状。调理原则以理气化瘀,调养心脾为主。膏方常用中药有: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枳壳、全瓜蒌、桔梗、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等。
此外,除了健康人群体质调养外,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容易复发,或病后经久不愈,也可以通过膏方调理,补其不足,泄其有余,调整机体的平衡,最终达到减少复发次数、减轻疾病发作时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最终达到部分患者临床痊愈的功效。
服用膏方应定时定量
膏方一般早晚各服一次,一次剂量15毫升~20毫升(一汤匙)。初服用者一般小量试服,再逐步增加。每次服药要定时、定量。
膏方的方法有冲服、调服、含化三种。冲服,即取适量药膏,以白开水冲入后搅匀,使之融化后服下。调服是在膏中加黄酒或水,用碗、杯隔水炖热,调匀后服。如方中用熟地黄、山萸肉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较大,则膏药黏稠较难烊化,应用开水炖烊后再服。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含化即含在口中慢慢下咽,让药在口中慢慢溶化,发挥药效。
服用膏方要注意五点
1.注意饮食 一般服用膏方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若误食所忌饮食,会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服膏方时还应忌吸烟、喝酒,不宜喝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进食生冷滑腻之品,少食油腻、海鲜之品。不宜用茶水、牛奶送服。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容易与中药中的生物碱成分结合,产生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效力。
2.留意虚不受补 平素脾胃虚弱或者病久脾胃受损者,对补益之剂往往难以运化吸收,此类人群盲目服用膏方,不但脏腑难以得到补养,反而还会增添其他不适症状,即所谓“虚不受补”。对于此类人群,宜先调理脾胃,或在补益方剂中佐以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以助脾胃之运化。
3.患有某些疾病应暂停服用 服用膏方期间,若遇到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急性腹痛(如伤食、腹泻、伤暑)、抑郁头痛、胃肠紊乱(如呕吐、便溏、消化不良)、昏迷不醒、实热内盛(如热性疮疡、红肿热痛)、闭阻不通(如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等情况时,应暂时停服,待上述急性疾病治愈后再服用膏方。
4.膏方并非千人一方 如在服用膏方后有不适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腹泻、上火现象(齿龈、鼻腔出血、面赤等)等,应及时咨询医生,分析其原因,调整后再服用。
5.有过敏现象要停服 现在发现某些中药可能会导致过敏现象。少数特殊体质人群在服用膏方后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