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州市肿瘤医院 孙优平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古往今来,对于人们而言,酒是不可缺少的,郁闷时喝上一杯,高兴时也喝上一杯。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影响人体的就是酒精,别名乙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酒精在人体里的旅程——代谢过程。
第一站:口腔
经过短暂的停留,乙醇经过一条长廊(食管)去往第二站——胃。
第二站:胃
酒精会直接刺激并损伤胃黏膜。酒精作用于幽门括约肌,会引起幽门关闭功能不良,导致胆汁反流。一次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急性胃炎,引起恶心、呕吐、呕血、疼痛等。因此饮酒一定要适度,切不可空腹饮酒,患有胃部疾病患者,力争戒酒。
第三站:十二指肠及小肠
酒精到达肠道后会损伤肠黏膜,影响小肠对维生素B1等营养素的吸收。酒精还可引起黏膜的糜烂,导致局部出血,引起黑便。酒精还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肠蠕动加快,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第四站:血液
当乙醇进入血液之后,会进入各个器官、各个组织。当酒精进入大脑,如果浓度达到0.05%,饮酒者会出现面色潮红、兴奋、感到欣快。当浓度达到0.1%时,饮酒者会失去自控能力,开始“酒后吐真言”,有时则表现为大吵大闹,说话含糊,走路不稳。如果浓度继续增大到0.2%,饮酒者就会酩酊大醉。当浓度达到0.3%时,则会醉成一摊烂泥。当浓度达到0.4%时,饮用者就会失去知觉,血压下降,昏迷不醒,甚至危及生命。过量饮酒还会引起脑血栓、脑出血等。
醉酒后容易引起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过量饮酒还容易引起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过量饮酒会引起酒精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第五站:肝脏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因而长期饮酒对它的伤害最大,如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等。那么,酒精在肝脏中是如何代谢的呢?这得归功于肝脏中的两种常驻居民——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乙醇脱氢酶(ADH)就是个混子,碰到来旅游的乙醇姑娘,就开始热烈地追求,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调皮的乙醇姑娘转变成毒性更烈的乙醛。如果说乙醇脱氢酶是混子,那么乙醛脱氢酶就是个正直男。在它的作用下,乙醛转化成乙酸,在细胞色素P450的进一步感化下,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变成脂肪。
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乙醇的代谢,并不受血液中酒精浓度高低的影响,也不按机体的需要进行,它只按其固定的规律进行,即肝脏以每小时10毫升的速度将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直至消化完为止。
肥胖者或有通气不良等基础疾病者,醉酒后要注意保暖,侧卧位防止呕吐误吸等并发症。不同酒类对人体损伤有所区别,急性酒精中毒如经治疗能生存超过24小时多能恢复,若有心、肺、肝、肾病变者,昏迷长达10小时以上,或血中乙醇浓度大于87mmol/L(400mg/dL)者,预后较差,并发重症胰腺炎、横纹肌溶解后病程易迁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