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教授 李茂全
开篇语
目前病毒肆虐,为了避免感染新冠肺炎,大家都尽量减少外出。非常时期,出现小病小痛能不能自我药疗?慢性病患者常规检查时间到了,要不要去医院复查?很多老病号居家护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出现什么新问题该如何及时就诊呢?为此,我们特开设“躲‘疫’在家 生病怎么办”专栏,请各个专科的专家与大家说说,非常时期疾病防治中的那些变化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疫情期间,许多血管疾病的择期手术都被推迟或者取消,对于这类病人,是否需要按时复查随访?是否可以进行网上问诊?
答:疫情期间,对于目前常规的血管疾病治疗,我认为:一方面,非急重症患者建议延期手术。只要不是急重症或者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建议先以内科治疗为主,比如药物治疗。另一方面,一旦出现急性加重,需及时就医。血管急症患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出血、一类缺血,比如在家观察期间突然出现急性胸痛、下肢急性剧烈疼痛等患者要立即到医院治疗,排除是否存在腹主动脉瘤破裂、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等疾病,不能拖延。
尽管目前处于特殊时期,但在就诊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采取十分严格的措施来防范新冠肺炎的发生,如体温测量、疫区排查、流行病学排查,以及相应的胸部ct检测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交叉感染新冠肺炎。
问:疫情期间,许多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在家长期久坐,是否会加重病情,有没有合适的居家锻炼方法?
答:我们知道所有的血栓性疾病都是源于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的增加这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并且以上任意一个因素都可以促进血栓的形成。因此当疫情期间外出减少,活动量骤减,更容易加剧血栓的风险。
长期在家久坐的患者,我建议要进行适当的运动,特别是针对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患者,需要坚持每天在家运动,比如走路,至少半个小时以上。这可以延缓和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下肢循环,所以每天上午、下午都进行1~2次的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介绍几个动作可以在家锻炼。
直腿抬高:患者平卧于床,两腿伸直,交替抬腿,动作缓慢,并保持下肢伸直。抬高腿时,可适当停留数秒,两腿交替进行,持续3~5分钟。
踝泵运动:仰卧床上,双腿伸直放平,双足“勾脚”“绷脚”、“向内”“向外”连续运动2分钟,有利于下肢肌肉运动,增强心脏与下肢血管的循环功能。
脚踏运动:做蹬车运动,抬起双腿,模仿骑自行车的动作不断前后摇摆,每次4~5下,这种蹬车运动可以促进腿部血液的流动,增加组织的供血量,还可以有效减轻下肢发冷的症状。
问:疫情期间减少出行,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家庭护理,有哪些建议?
答:糖尿病足患者的家庭护理问题,不仅是在疫情期间需要关注,平时也要给予重视,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第一,糖尿病足患者的伤口和溃疡面的护理。换药时要注意包括伤口清洗、伤口开放,以及溃疡面的护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同时定时监测体温(出现发热及时复诊),积极使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换药频率每周1~2次,减少对创面的干扰,促进创面修复愈合。疫情期间,去医院复诊随访存在困难,尤其途中乘坐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合容易增加感染风险,所以原则上在家进行创面护理时注意消毒(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及周围皮肤)以及伤口创面保护,可以暂行在家换药观察伤口的变化,如果出现红肿热痛、范围扩大、脚趾颜色改变、创面分泌物增多等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第二,创面修复。对糖尿病足患者,除规范换药外,物理治疗可加速伤口愈合。在家条件有限时,也可以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将患肢暴露在阳光下进行日光的紫外线照射,有一定效果。
第三,控制血糖。糖尿病足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是关键。有助于伤口愈合,减少创面渗液,所以在家护理期间,需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
问:疫情期间,有血管疾患的病人是否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在家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
答: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缺乏免疫力,每个人都可能感染。但是从目前武汉及国内所有的发病和死亡病例看,主要还是基础病变的患者较多。所以说在这方面,特别是我们的血管病患者,更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一,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帮助,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的心态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从而降低免疫力。
第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许多血管疾患都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所以要进行规范的内科学治疗,积极控制血压、心率、血糖等。
第三,日常居家注意开窗通风。开窗通风要点:室内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出门带好口罩,勤洗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