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援外环境艰苦,但是能发挥专长救死扶伤,为受援国人民送去健康和温暖,为祖国赢得荣誉,我觉得很有价值。”2月29日,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腰椎病区副主任医师朱金文告诉记者。
2022年12月,第10批援马拉维中国医疗队抵达马拉维。医疗队的援助工作主要包括在受援医院开展临床医疗服务、临床带教和举办专业讲座培训、赴受援国基层开展巡诊义诊活动、捐赠医疗物资等。
“当地医疗设备落后是中国援非医疗队医生开展诊疗服务面临的共同难题。”朱金文说,当地公共卫生基础薄弱,生活条件差,疟疾等疾病肆虐。医院经常停电,停电时医生需要打着手电筒、应急灯完成手术。
朱金文在马拉维医院的住院部看到,整个病区是连通的,200多名患者挤在一起,没有单独的房间。创伤患者多,但医疗资源非常有限,很多患者需要排队等待很长时间才有机会就医。“由于手术室数量少,医疗人员和医疗器械、药品缺乏,患者不能及时手术,很多患者常常拖到骨折畸形愈合时才能等到手术机会。手术室、住院病房的消毒条件非常差,患者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骨科感染特别多。”朱金文说。
让朱金文欣慰的是,当地医生文森特有意学习脊柱外科。为顺利进行手术,朱金文和文森特在器械仓库里翻找,凑了一些简单的手术器械。前几例脊柱手术的顺利开展使朱金文信心倍增,逐渐进行难度更高的手术操作。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脊柱外科专用固定器械,就用手外科的锁定钢板螺钉;没有胸腰椎前路钢板螺钉,就用跟骨钢板、前臂钢板代替……援外期间,朱金文与医疗队麻醉医师合作,实施多项马拉维全国首例手术,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
朱金文在卡姆祖中心医院骨科医院开设了马拉维第一个脊柱专科门诊。起初,该门诊每周三上午开一次。随着当地治愈患者的宣传和媒体的报道,脊柱专科门诊患者越来越多,朱金文经常要从周三早上8时工作到下午3时左右才能结束,有时中午都顾不上吃饭,后来不得不改为每周一、周三出两次门诊。虽然辛苦,朱金文却很欣慰。他说:“这是当地患者和医务人员对我们中国医疗队技术的肯定。”
在马拉维,朱金文每个月生活费的一部分用于对一些脊柱结核病患者进行补贴。脊柱结核病患者术后康复,营养的补充是关键。因为当地民众生活拮据,一些患者手术后根本无法凑够每天2个鸡蛋的营养费。“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患者因为营养不良出现感染。”朱金文说。于是,朱金文自掏腰包购买鸡蛋,为困难患者补充营养。
为了更好地起到帮扶作用,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医疗队队员的支持下,朱金文在卡姆祖中心医院开设了脊柱外科培训班。朱金文等医疗队队员援外期间,脊柱外科培训班共完成讲座19次;在门诊、手术时,朱金文坚持进行临床带教,倾囊相授手术基本操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脊柱外科诊疗团队。“在培训和临床带教的过程中,我们已将一名当地骨科主治医师培养成为技能全面的脊柱专科医师,并为当地医院培养了一个专业的脊柱外科手术团队。”朱金文说。
援外一年来,朱金文和队友们共进行了55次专科培训。一次次培训,一次次手把手临床带教,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不仅传授了先进的医学知识、经验和技术,更以医者仁心架起了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
为了让在马拉维的华人华侨感受到祖国的关怀,医疗队利用周末时间,多次为中资企业员工开展健康巡检、健康讲座,受到了高度赞扬。
“援外400余天,既是医生职责,更是国家使命。”朱金文说。医疗队离开马拉维前夕,很多朱金文治疗过的患者都来询问他的联系方式,并希望再找他看一下复查结果。“千里奔赴,跨越山海。当地民众对我们的信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中国援外医生的价值。”朱金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