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

时间: 2017-09-28 16:58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卫生计生局(委),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卫生计生局,各对口帮扶医院: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加快健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全面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水平。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提升贫困地区健康扶贫能力、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为目标,以省市三级医院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省市县二级医院帮扶贫困县乡镇卫生院为主要形式,以健全医院对口帮扶、大病救治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帮扶“四大帮扶体系”为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加大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帮扶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17-2020年,全面帮扶96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区、市),重点帮扶11个深度贫困县、500个深度贫困村。通过加强医院对口帮扶、大病救治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帮扶“四大帮扶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凝聚内力,激发活力,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贫困地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高,区域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人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帮扶方式        

    充分发挥全省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和队伍的作用,深入推进帮扶工作。

    (一)医院帮扶:省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市县二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乡镇卫生院;贫困县组建医共体帮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二)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帮扶:省市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帮扶贫困县县级公共卫生计生机构。

    (三)管理人员帮扶:省级联市包县,市级包乡镇,县级包贫困村。

    (四)医务人员帮扶:市、县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结对帮扶贫困人口。

    四、帮扶内容

    (一)加强医院对口帮扶体系建设,激发健康扶贫活力。

    按照“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精准帮扶、全面覆盖”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医院对口帮扶体系。

    1.确立帮扶关系

    省市三级医院、省级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对口帮扶关系,由省卫生计生委确定(另行发文安排);市县二级医院、市级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对口帮扶关系,由市卫生计生局(委)确定;县级组建医共体对口帮扶关系,由县卫生计生局确定。

    2.签订帮扶协议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协调组织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目标、责任义务、年度任务和量化考核指标等。

   3.明确帮扶任务

    (1)提升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向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者副院长,至少5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团队(中医医院可派驻3名)驻点帮扶,帮助开展日常诊疗服务,建立临床诊疗科目,加强近三年外转率排名前5-10位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内科、外科、部分危急重症等诊疗能力,中医医院要注重提升针灸科、推拿科等诊疗能力,每年为被帮扶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

    (2)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医院和科室内部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省市三级医院可派驻人员担任县级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科室主任,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医院管理人才。

    (3)提升远程医疗服务水平。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远程会诊、查房、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继续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4)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公共卫生帮扶要强化免疫规划工作,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随访管理,提高规范化管理率。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医学检查、孕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贫困地区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妇幼健康服务项目的帮扶力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帮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具体任务,由各市、县卫生计生局结合实际安排部署。

    (二)加强大病救治帮扶体系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1.大病救治模式

    由省市三级医院向对口支援的县级大病救治定点医院派驻帮扶小组,指导集中救治,建立疑难、重症病例会诊、转诊和巡诊机制,提升大病救治能力。

    2.医疗集团模式

    利用医疗集团的力量,推进大病救治。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在市级组建医疗集团,吸纳贫困县加入,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牵头医院要选派管理人员,组建专家团队到基层医院坐诊、查房、带教,方便贫困群众基层首诊。

    3.医共体模式

    贫困县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推行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在医共体内部做好大病救治工作,帮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专科联盟模式

    充分发挥不同医疗机构专科优势,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要优先将贫困县医院纳入,以专科技术协作为纽带,建立以儿科、骨科、眼科、肿瘤、结核、精神心理等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的模式,重点帮扶提升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救治能力。

    (三)加强服务保障帮扶体系建设,增强健康扶贫发展后劲。

    1.人才帮扶

    “十三五”期间,我省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每万名居民至少有2名全科医生,每千农村服务人口配置的比例不低于1名乡村医生。

    (1)增数量。继续实施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本科毕业生(每年定向招聘2000名医学生)、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等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积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帮助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办法和激励机制。

    (2)优结构。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加快产科、儿科、全科医学科等紧缺学科人才的培养。卫生计生行业社团积极组织贫困县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不同层次培训班,减免部分费用。针对贫困县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安全风险防控讲座,深入贫困县开展科普宣传和义诊等活动。

    (3)提能力。分批安排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不少于2周;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各类医学继续教育向贫困县倾斜,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

    2.项目资金帮扶

    到2019年,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原则有1所规范化村卫生室。

    按照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中省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优先用于贫困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优先为贫困县乡镇卫生院配置妇儿科医用设备、医养结合设备、便携医用设备等专用设备。

    3.信息化帮扶

   (1)运行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

    帮助贫困县建成健康扶贫动态数据库,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实现与中省健康扶贫系统的对接。加强贫困人口基本医疗、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妇幼健康、健康咨询、中医干预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2)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网络扶贫工程,启动贫困县健康信息化提升工程,拓展县级平台和远程会诊功能。加快推进贫困县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业务系统应用,推进区域PACS和LIS系统建设,实现区域内的信息交换和检查检验结果共享。

    (3)加快贫困县医院信息化建设

    帮助贫困县县级医院门诊医生、住院医生和护士工作站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医院信息化在临床、质量控制、移动医疗等方面的协同应用。

    (四)加强精准结对帮扶体系建设,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

    深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组织30万名医务人员与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精准落实“五个一”服务。

    1.签约一个医师团队

    以县为单位,组织乡村医生、公共卫生专干、计生专干等组成医师团队,对贫困家庭实行签约服务,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提供健康促进、健康教育、重点疾病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 

    2.建立一份健康档案

    为贫困人口建立一份建档档案,记录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并根据健康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3.发放一张健康卡

    为贫困人口发放一张功能完备的居民健康卡,记录贫困人员标识、就医诊疗、妇幼保健、免疫接种和健康服务等信息,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调阅共享。

    4.开展一次健康体检

    为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开展一次健康体检,了解健康情况,筛查疾病,对发现的疾病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和纠正。

    5.安排一名代办人员

    对于智力不健全的贫困人口,安排一名代办人员,开展就医服务,代办医疗费用报销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帮扶体系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层层落实责任,有力有序的推进工作。

    (二)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考虑贫困县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实际,着力将普遍支持的政策和项目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优惠支持的政策和项目在贫困地区先行试点。省卫生计生委要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统筹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支持力度。各市卫生计生局要协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统筹本级项目、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等向贫困县倾斜,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三)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完善医疗卫生帮扶体系考核制度,抓好督查指导,从严落实考评,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实、推进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要实行问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引导、典型挖掘和经验推广,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强群众获得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