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围绕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立“14668”新模式(即组建1个医共体,按照“组织架构统建、资金打包统合、医疗服务统提、内部运行统管”的“四统”建设路径,建设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消毒供应等6大共享中心,提升总院牵头、分院首诊、基层网底、医防融合、卫生应急、中医药服务等6大服务能力,实现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绩效考核、医疗业务、健康服务、医保政策、信息系统等8个统一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达到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群众健康获得感明显提升。
一、具体做法
(一)组织架构统建
1.建强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平利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成立工作专班,县委书记、县长任工作专班组长。县委、县政府在财政投入、人事编制、项目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为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2.建强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医共体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院长负责制,制定了《医共体总院章程》和议事规则,理顺了决策程序,医共体各分院法定代表人由总院院长兼任,总院院长授权委托,各分院执行院长负责本单位日常事务。医共体内“三重一大”事项由党委集体决策,日常事务由院长办公会议处理。建立了党委成员包联、行政成员分管、管理中心主任落实工作机制,实现组织架构、议事决策、内部运营、绩效考核等“权责利一体”。
(二)资金打包统合
1.打包财政资金。县财政将每年预算给总院和各分院的财政资金统一打包拨付至医共体总院,由总院建立预决算管理体系,拨付各分院使用。县财政在保持每年原有预算的基础上,统筹资金200万元,作为医共体建设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医共体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资源下沉、信息化建设等必需投入。
2.打包医保资金。建立“总额预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总额打包付费,由医保部门预付给总院统筹管理,实行年初预算、每月预付、季度评估、年终清算,将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确保医共体良好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3.打包公卫资金。医共体总院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统筹管理,根据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和各分院承担的服务项目、资金性质进行绩效考核,并将分配计划报县财政局审核拨付。医共体总院对基本公卫项目实施进行指导、考核,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医疗服务统提
围绕“提升总院牵头能力、提升分院首诊能力、提升村级网底能力、提升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等六大提升举措,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见效。一是建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狠抓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持续加强与省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关系,提升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总院下沉医疗资源,持续向分院派驻临床、管理等人才,常态化选派主治以上医师下沉坐诊,开展诊疗服务和带教指导。通过人才培养、专家下沉、科室共建等措施,提高分院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公卫服务管理等能力,实现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基层得到诊治,急危重症在基层能识别转诊。三是深化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快公有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强化分院对村卫生室统一管理,带动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四是总院组建由县镇村三级医务人员参与、以村为单位的健康管理责任医师团队,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病管理。五是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完善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县域内重大疫情应急响应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六是加快县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和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四)内部运行统管
强化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绩效考核、医疗业务、健康服务、医保管理、信息系统等“八统一”管理,规范八个管理中心运行,配齐配强八个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完善工作制度,出台“八统一”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由八个管理中心对医共体各项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成效
(一)县镇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五大中心”建设已完成创建达标,7个名医工作室创建达标命名并规范运行,11个分院中8个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2个达到推荐标准,中医馆覆盖率达到100%,“县级龙头—乡镇枢纽—村级网底”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上年度总院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30%,分院开展一、二级手术41台次。总院共接收各分院上转患者478人次,为各分院下转患者108人次,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显著提升。
(二)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聚焦基层群众所需,依托医共体建设,整合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借助远程影像和心电诊断中心,充分发挥远程医疗平台功能,解决基层群众就近就医问题,切实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群众的家门口,让患者少跑腿、少花钱。医共体总院在各分院和村卫生室全年共开展义诊及巡诊100余次、教学查房及专业知识讲座50余次。总院全年为分院提供远程影像诊断1.3万人次、心电诊断1609人次、远程会诊100余人次,进一步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群众就医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三、经验体会
1.政府主导是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共体建设。县委书记亲自抓,按照“县级建强、镇级提升、村级完善”的思路,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亿余元,完成县医院迁建、中医院扩容、妇幼保健院提升、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建设、11个分院能力提升、72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为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资源整合是核心。通过医共体建设,实现县域内人、财、物集约化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一是人力资源整合,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二是财务资源整合,将医疗机构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监管。三是物资资源整合,将医疗机构的物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3.群众参与是基础: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等机制,激发村民主动健康管理意识。一是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村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实现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治疗。二是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三是通过健康扶贫,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村民进行重点帮扶,助力他们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