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化对口帮扶 助力医疗服务 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深化对口帮扶 助力医疗服务 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时间: 2021-12-06 06:10

今年以来,汉中市聚焦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精准发力,突出“供需、学科、服务”三项路径,统筹推进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9家省内、11家省际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我市9县1区11家县级医院,在持续提升本地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有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看病难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突出以需促供,增强“输血”体能。一是高度重视,主动对接。制定印发《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县区卫生健康局主动与支援地区、支援医院沟通对接,通过开展现场调研、观摩考察、交流座谈等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签订对口支援工作协议,使帮扶工作切合实际,有章可循。10月15-17日,我市联合南通市卫健委对帮扶工作进行了督导。二是紧贴需求,精准帮扶。省际、省内帮扶单位多次实地考察,为受援医院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在帮扶工作中,由受援医院提出帮扶需求,开列帮扶菜单,帮扶医院量身定制工作方案,筛选安排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支援队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如: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根据洋县医院需求选派关节外科、消化内科专家,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根据留坝县医院需求选派肝胆外科、影像科等专家,汉中市中心医院根据宁强天津医院的需求选派妇科、病理科等专家,三二〇一医院根据佛坪县医院的需求选派呼吸内科、产科专家。今年以来,帮扶医院为受援医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33人次,开展住院手术992台次,会诊945人次,接诊门急诊患者12795人次、住院患者5040人次,开展义诊85次,义诊诊疗患者5414人次,及时填补当地医院薄弱学科力量,满足群众的诊疗需求。同时,做到支援计划与受援县级医院大病救治能力需求相衔接,目前,94%的大病患者能在县域内得到救治。

二、突出能力提升,完善“造血”动能。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各支援医院选派精兵强将,从带教查房、手术示教、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薄弱科室建设、等级评审等多方面、多形式帮扶,确保每个医院每年至少培养3-5名技术骨干,接收3-5名受援医院的医务人员进修学习。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今年以来,我市选派89名医务人员到江苏和省内帮扶医院进修学习,帮扶专家为我市培训医务人员4556人次。二是注重学科培育。各支援医院在帮扶过程中发挥“传、帮、带”作用,注重从“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转变,在帮扶医院的精心带教下,一些医院部分技术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部分学科由弱到强并逐渐发展起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推动南郑区医院重症监护中心、血液透析室建成运行,解决了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等技术难题,妇科先后开展了单孔腹腔镜妇科良性肿瘤摘除、盆底重建等微创新手术,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以来,帮扶医院帮助受援医院新建临床专科10个,开展新适宜技术90个,开展新项目59个,开展远程会诊207次。

三、突出激励保障,打通“活血”功能。一是落实服务保障。为使支援专家在汉生活舒心、工作安心,各受援医院尽最大努力积极创造条件,全面落实节假日集中慰问、生活补贴、参与绩效分配、免费提供公寓等支援专家保障措施。为充分发挥支援专家特长,投入必要设备,配备得力助手,支持专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运用;部分医院采取聘任支援专家为业务副院长或临床科室副主任的方式,鼓励专家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提升帮扶质效,全市医疗机构聘用比例达到支援人员总数的31.4%。二是加强奖励激励。坚持将帮扶成效与支援专家的职称晋升、考核奖励、评先评优相挂钩,将对口支援时间纳入职称晋升时基层支医的时间。在今年医师节前夕,表彰了50名对口支援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帮扶医生,充分调动了帮扶医生工作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