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立足深度贫困县实际,积极探索,迎难而上,将健康促进与健康扶贫、健康镇巴建设一体化设计,整体推进,实现融合发展,着力解决了影响贫困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贫困群众健康素养、知识技能和健康水平明显提升,目标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9.7%、糖尿病患病率4.2%,低于全国发病水平。2019年居民健康素养率达到14.7%,经常体育锻炼率27.3%,近三年健康素养由7.2% 上升到14.7%,三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群众健康素养明显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协调建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建立县委、镇办书记主抓,县长、局长、镇长主责,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签约医生“四支队伍”为主体的“234”领导机制。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县级“三线协作”(党政、业务、协会)、镇级“四个统筹”(工作谋划、业务协调、人员安排、经费保障)、村级“六位一体”(学习办公、开展工作、参加培训、接受督导、共享信息、考核奖惩)的“346”责任体系,形成健康促进工作合力。
三是强化考核督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纠正,并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对屡次不改、整改不力的,将予以追责。
二、夯实基础强基层
一是抓好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新、改建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及6个中心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新建一所公立标准化村卫生室,健康教育阵地得到有力保障。在镇村安装了6个大型高清电子显示屏,累计播放健康知识节目1359 期。
二是强化健康教育骨干培养。县财政每年设立卫健人才培养基金200万元,通过集中培训、合格考试、外出考察等方式,对健康素养、慢病管理、健康技能等知识强化培训,
在县域内培训健康教育骨干200余人。
三是营造健康促进环境。将健康促进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卫生镇村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县城及乡镇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文化墙、健康步道等;全县307家医疗卫生单位安装了华医网播放器,向群众播放健康知识视频4.6万次;安装健康卫星传播网211台,累计播放30.8万小时。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
三、精准服务抓落实
(一)健康教育提素养。开展“精准医学研究”,对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和居民健康素养进行调查,掌握了居民健康素养基线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依托“两微一端”、镇巴县健康教育手机报、健康镇巴APP等信息技术及开展“家庭医生团队健康教育季度村村讲”等活动,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宣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广大居民的健康素养。
(二)精准发力促行动。针对全人群,建设“健康教育市民学校”“健康小屋”,定期邀请上级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课,传播健康知识。组建由卫生健康工作人员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将健康知识融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之中,在每个行政村和学校、社区、企业、机关至少演出1场,累计巡回演出140场次,受益群众达20万人。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妇女两癌和常见病筛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居家养老及医养结合、残疾人康复等多项工作,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保障。针对重点疾病人群,开展慢性病、传染病及地方病综合防治,组建县级医院慢病专科指导医师团队,按照医共体管理模式,实行“五定”(定乡镇、定医师、定职责、定路径、定目标)管理,重点对辖区的慢病管理进行专业指导,有效提高慢性病、地方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