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澄城县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采取有力举措,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着力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使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
一是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①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商业保险,自2017年以来贫困群众参合参保率达100%。②降低贫困人口住院起付线,取消卫生院住院起付线,将县医院住院起付线降至200元,中医院、妇幼院住院起付线降至100元。③对患有4类17种门诊特殊慢性病贫困患者年限额增加20%,较非贫困人口多20%。④将大病商业保险报销起付线降至3000元,县级医院非合规医疗费限定在5%以内。⑤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和25种大病集中救治等政策。⑥2016年至2018年,贫困人口住院23766人次,合疗补偿基金7173.47万元,办理4类17种特殊慢病2849人,办理200元门诊就医卡10405人。
二是抓好贫困群众疾病预防控制。按照省上《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澄城县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方案及子方案。①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②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在2020年前,将县级医院建成健康促进医院。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行动,落实14类55项基本公卫服务项目。④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行动,10种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⑤实施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治行动。目前对筛查出的3736氟骨症患者,66名大骨节病患者,纳入合疗住院和特殊慢病报销范围。⑥实施妇幼保健行动,使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5%。⑦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通过国家级卫生县城评审。⑧实施全民健身普及行动,县内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68%。
三是创新健康扶贫政策。①对患有慢性病,但未住过院的贫困群众办理每年办理200元的门诊就医卡一张,2017年办理200元门诊慢病卡5504人;2018年办理200元门诊慢病卡4901人。②对因病致贫户实施门诊五免和住院两免(五免:挂号费、诊断费、血、尿、粪;两免床位费、诊疗费)政策,2017以来共减免因病致户医疗费用74万元。③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设健康澄城栏目,2018年以来共播放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8期,邀请20名副高级以上县级医疗卫生专家,讲解各种常见病、慢性病、传染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受众群众达10万人次。④开展贫困人口住院四重保障报销清单送达制度。从2017年起,每月将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明细,以清单送达形式反馈贫困户,使贫困户及时掌握报销情况。2017年以来,贫困群众住院享受四重保障补偿21369人次,补偿资金7563万元。⑤实行千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从2017年起,我们对全县2477户因病致贫群众由县镇医务人员进行包联,每月下乡入户服务一次,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讲、基本医疗检查和健康教育等服务。⑥为所有因病致贫户免费发放小药箱一个,由卫计局组织,西安怡康医药有限公司向全县因病致贫户每户发放小药箱一个,有体温计、创口贴、酒精等六种药物。
四是对贫困群众实行分类救治。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集中签约服务一批、重症兜底保障一批的原则,依贫困户患病情况,实行三个一批分类救治。①制定出台《澄城县大病分类救治实施方案》,对核实的全县贫困人口患25类大病患者,由县医院进行集中救治,实行一人一策、一人一方和台账销号制度,目前,对确认的55名25类大病贫困患者,全部进行了救治,对161名白内障患者进了治疗。②是对贫困群众患有慢病的进行了签约服务,每两个月上门服务一次,开展基本公卫和个性化医疗服务,目前,对全县9211名慢病贫困户患者全部进行了签约服务管理。③对重症患者进行兜底保障,对贫困户患者住院个人自负费用超过3千元的,纳入大病商业保险报销范围。2018年,共兜底1239人,报销费用262.88万元,减轻了贫困户医疗费用压力。同时,围绕三个一批政策,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专干、乡医各一人,组建辖区医疗服务团队,对全县11567户贫困家庭开展了签约服务。
五是扎实做好医疗服务能力建设。①抓好医联体建设。县医院与西京医院、西安第九医院分别建立起对口帮扶关系,2017年以来,两家医院先后分20批累计派出78名医疗专家来澄开展工作,服务群众7千人次。②抓好医共体建设。县级3家医院分别与各卫生院建立起县镇医共体,定期派人在基层坐诊,有针对性的开展带教带学,改变基层医疗技术弱,群众看病不方便的问题。2018年,对县级医院晋升高级职称的106人,到18家卫生院开展支医服务达9次,每月至少蹲守3天。③加强苏陕医疗协作。我县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建立脱贫攻坚苏陕医疗协作帮扶关系,丹徒区卫计委每年为我县提供30万元的医疗帮扶资金。2017年已为全县30个贫困村卫生室,每村配备1万元的医疗设备(包括中频治疗仪、紫外线消毒车、冷光源地站灯、电子血压计、诊断床、候诊椅、药柜、办公桌椅等8类);2018年,丹徒区再提供30万元,支持寺前和赵庄两家卫生院抓好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改变卫生院信息化发展程度低的问题。④实施招才引智计划。为缓解医疗人才缺乏问题,通过省上招聘医学类本科生优惠政策和市上组织的事业单位招聘政策,2017年,共招聘医学类本科生29人、大专生28人;2018年共招聘医学类本科生20人、大专生41人,有效解决人员短缺和后继无人的问题。⑤开展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达标创建活动,县级3家公立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已通过二甲医院复审,妇幼院2018年底已接受省上二甲医院验收。18家基层卫生院按照创建标准,全部达标上等,目前,有一级甲等卫生院六个,一级乙等卫生院个10个,一级丙等卫生院2个。全县160个行政村卫生室,按照四室分设,业务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的要求,全部通过标准化验收。(王宏伟 雷菊丽 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