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渭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尤其是自2017年9月,省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暨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渭滨区在三镇五个街道办事处,49个行政村,采取“清、勤、亲”工作法,全面推进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让贫困地区群众有效预防疾病、拥有健康、脱离贫困,走出了一条“顺应新时代,打造新阵地,力求新作为”具有渭滨区特色的新路径。
一、实施背景
一是中、省政策密集出台,必须上下“一条龙”落实。近年来,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密集出台,健康扶贫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新精神接连不断,特别是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实施之中,点多面广,上级要求高,群众期盼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工作作风,创新推动,积极探索,才能高效将“八大行动”等惠民行动落到实处。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全区“一盘棋”推进。渭滨区位于关中西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位于西部山区之中,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已经成为贫困,甚至是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在全区形成合力,以“一盘棋”的姿态去全面、精准推进,才能将“八大行动”落到实处。
三是贫困群众期盼,必须“一条心”为群众谋红利。在渭滨区辖区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这部分群众摘“穷帽”最大的绊脚石,同时,这部分群众所在的区域近年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快速发展,群众热切希望卫生部门能够进行精准帮扶,为脱贫攻坚大局保驾护航。
二、探索实践
(一)以“清”体现精准型摸排,让“八大行动”有靶向。精准摸清辖区内贫困人群的“底子”是高效开展工作的靶向基础。渭滨区卫计系统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通过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逐村逐户摸底排查,找出患病人口和慢病高危人群,分类统计和登记,按照疾病谱特点统计,全区3816名贫困人口中,罹患慢性病贫困人员有443人,罹患传染病人员6人(结核病5人、手足口病1人)。根据摸底结果深刻分析因病致贫原因,渭滨区卫计部门根据“八大行动”,精准制定了健康扶贫技术指导方案,以及针对贫困人口疾病的宣传、干预方案,涵盖重点传染病防控、地方病、慢性病、水质监测等多方面内容。
(二)以“勤”打造高效型队伍,让“八大行动”能落地。为有效实施“八大行动”,渭滨区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副区长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卫计局、民政局、人社局、农业局、审计局和各镇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稳步推进八大行动日常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紧盯“八大行动”推进进度,破解难题,全盘指挥,形成了以上率下的好机制。同时,渭滨区2018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渭滨区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路线图的通知》、《渭滨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做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机制性文件,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宣传先行,营造氛围有速度。设计制作并下发了贫困人口疾病控制八大行动宣传干预资料包2000套,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有一套,并为有慢性病患者家庭再增加一套,该资料包内含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控烟知识宣传手册、渭滨区疾病控制八大行动宣传折页等内容。自制疾控八大行动宣传展板8块;制作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和项目宣传版面200块,下发至辖区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于开展大众宣传。同时,渭滨区还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以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健康素养宣传促进活动。二是强化保障,行动落地有力度。渭滨区全面落实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障“四道保障”,自2018年7月1日起执行,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80%以上。加大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偿待遇,贫困人口在村卫生室、镇卫生院门诊诊疗免一般诊疗费,享受每年每人60元门诊合疗统筹报销;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23种慢性病的,将享受最高2400元的门诊慢性病补偿。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及 “一站式”结算服务。新农合、大病救助、民政救助、补充医疗保障实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到全区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凭贫困户登记证和身份证即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不需交住院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自负医疗费用。三是加强建设,服务能力有宽度。渭滨区加强村卫生室硬件建设。2017年区卫计局对槐树岭村、段家磨村、卒落村、明泉村村卫生室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并对解家滩村、枣园村、新安村等11个贫困村村卫生室配备火罐、出诊箱、血压计、理疗仪等12种医用设备,总计投入58万元。同时,2018年还制定印发了《渭滨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规划》,抽调专人对全区所有村卫生室逐一进行检查,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目前渭滨区49个行政村67个村卫生室均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四是创新工作,惠及群众有温度。为贫困结核病患者及家属上门开展免费的筛查和宣传指导等帮助;为贫困乙肝患者家属上门开展免费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检测,开展宣传指导同时,为无禁忌症家属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为有0-6岁儿童的贫困人口家庭发放8.4消毒液和消毒洗手液,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指导疾病的预防;为贫困慢病患者提供腰围尺、控盐勺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以及疾病控制辅助工具。
(三)以“亲”推进服务型理念,让“八大行动”入人心。
1、上门服务,方便群众。各镇卫生院分村组建健康扶贫工作团队,配置专业医务人员每月上门为贫困人口开展政策宣讲服务,确保健康扶贫政策的广泛知晓和落实。针对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一人一策,开展个性化服务。整体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满意度。
2、家庭签约,惠及群众。渭滨区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镇卫生院共组建签约服务团队59个,入村入户,一户一策,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签约建档率达到100%,签约服务率达到100%。
3、注重细节,贴近群众。每个贫困户家里统一配置了收纳袋和资料盒,将健康档案,扶贫政策、健康明白卡等统一悬挂在醒目处,便于贫困人口查阅。从细微之处着手,设计制作了贫困人口疾病控制八大行动宣传干预资料包,印制了“六步洗手法”宣传彩页,定制了控盐控油盒等健康干预物品,分发到贫困户手中,引导贫困人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增强疾病防控意识。
三、取得成效
(一)实现了“八大行动”的落地生根。去年9月,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我省将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让贫困地区群众有效预防疾病、拥有健康、脱离贫困。其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明显增强,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人均期望寿命逐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渭滨区正以《意见》为行动指南,力促“八大行动”落地生根,稳步推进,为到2020年达到《意见》规定的各项具体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和机制保障。
(二)推动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渭滨区在推进“八大行动”的过程中,众多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全区内贫困群众做到了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心中更清楚,墙上有记录,账单上有体现,习惯上有改变。可以说,推进过程中,不但让患病群众的“钱袋”节省不少,更让贫困群众的“脑袋”在卫生习惯养成、熟知各项政策等方面起到了根本性变化,这大幅的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数量,极大地推动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
(三)锤炼了干部队伍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必须做到作风过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渭滨区在推进“八大行动”的过程中,各级干部以身作则,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推进工作,不搞形式主义,克服了享乐主义和官僚作风,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让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锤炼。
四、几点启示
一、党委重视才能行稳致远。渭滨区在推进“八大行动”过程中,区、镇、村三级书记狠抓落实,极大地保障了“八大行动”推进的速度和力度。
二、激活干部才能精准推进。贫困人群的健康工作,点多面广,直接决定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渭滨区在推进“八大行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激发干部主观能动性,去贴近群众主动作为,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联动整合才能事半功倍。渭滨区将各个相关部门整合起来,在各个部门之间拆壁垒、促联动,建立横向和纵向行动机制,监督机制,形成合力,常态促抓,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