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固县健康扶贫“四项设置”让民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

城固县健康扶贫“四项设置”让民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

时间: 2017-08-24 09:10
    “扶贫政策真是好,“三个一批”落实了,一年也能体检了、镇级住院全免了。先看病、后付费,一站结算快捷了,最高限额全报完,四重保障来实现,价格廉,绿色通道真方便,集中救治政策好,市县各级都设点;服务优、签约服务伴你走,有病找签约医生,报销找帮扶干部…….。”
    走进陕西省城固县城乡大街小巷,一幅幅标语夺眶耀眼,浓厚的宣传氛围,简洁易懂的宣传内容,让张骞故里百姓对健康扶贫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句句民谣,折射出城固县健康扶贫的坚实脚步。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今年以来,城固县在聚力健康脱贫攻坚的征途中,大力实施村为主战略,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叠加等突出问题入手,倾力打造“小病不出村、大病集中诊治、慢病签约驻村巡诊、重病兜底保障”扶贫模式,探索形成了健康扶贫“四项设置”,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赢得了父老乡亲的拥戴。
    “政策保障设置”让民众看得起病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分文不交我就住上了院”。这是家住城固县天明镇元水村二组村名黄胡元激动地告诉同病室病友的一幕,她今年56岁,于2016年5月在汉中市3201医院被诊断为肺癌,前后共花费4万多,2017年4月份又一次住院,让这个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顿时让这三口之家的生活陷入困境,5月份黄胡元被纳入大病救助贫困户后,合疗报销5000多元,大病救助4000多元,今年住院花费了1万多元,自己只出了800多元;
    在汉中市电台行风热线节目访谈中,该县卫计局介绍,贫困人口在镇卫生院就医不设起付线,其住院合规医疗费用全额报销。民营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5%。在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不变,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增加10%给予报销。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县内定点医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合疗住院报销时可享受一级医疗机构无自费项目,二、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达90%和65%。贫困人口需要进行门诊肾透析时,可在原门诊报销年度5万元的基础上增加1万元,按每人每年6万元计算。一类特殊慢性病:贫困人口在原报销基础上增加1000元。二类特殊慢性病:贫困人口在原报销基础上增加200元。
    2017年6月12日县卫计系统医疗扶贫队到村为群众开展义诊时,对身患重病、为住院没钱交押金而发愁的患者,大力宣传从6月10日起城固县级医院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启动了“零押金”即“先看病,后付费”就医模式,患者住院不用交押金,出院时才结清自付费用。类似的小河镇大坝村2组,陈远刚,肾病综合症,花费3761.51元, 报销1729.59元,苟才芬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53640.22 报销36094.34……。在深入病房、农户采访中,与病友、给乡邻谈及到他(她)们对党的扶贫攻坚好新政滔滔不绝的感激之情。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城固县不断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努力构建“新农合基本保障、大病医疗救助、大病医疗保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结合县情,实行贫困户“一病一案、一人一方、药物免费供给政策。针对群众最关心的“看病贵”问题,城固县坚守医院公益本色,从今年5月1日起,在县直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在药品耗材采购中实行“两票制”,规范流通秩序,压缩医院过多的配送企业,提高集中配送度。发挥市级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作用,实现招采合一、带量议价、量价挂钩,降低采购价格。同时,将进一步降低各种检查费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县财政列支1000多万元为健康扶贫基金,对医疗费用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贫户,实行兜底保障,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硬件规范设置”让民众看得好病
    “过去我们看病老往省市跑,现在我们觉得在县医院看病挺好的,医护好、收费低,也能看得好病。”健康扶贫工作队在走访多个患大病、慢性病时,他们不由自主地倒出了心里话。
    人多,等待时间长,就医手续繁琐……多年来,“看病难”问题一直为群众所诟病。为了破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难题,近年来,城固县借力医改之东风,加大医疗硬件投入,新县医院落成运营、中医院、妇女儿童、镇级医院国医馆等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仁济、博爱等民营医院迅速崛起,形成了县医院为主导、镇医院为依托的东西南北中10分钟医疗便民服务圈,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诊疗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级诊疗试点,秉持“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工作理念,积极实施分级诊疗办法,构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康复回社区、疑难杂症转诊大医院”的就医新概念。镇级医院先后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更换了B彩超、康复理疗等医疗设备,派1-2名技术骨干定向培训学习1年,对镇医院医护人员和村医开辟激励绿色通道,实行绩效考核,按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激励公平原则,推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医药卫生人员培训,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到县内外各高等医学院校参加学历升级教育;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培训班,加强在职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培训;提高在职医疗卫生人员待遇,合理解决乡镇卫生院聘用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待遇问题。通过健康教育、注射疫苗等传染病防控措施,预防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真正“满意”的答案必须让群众来写。城固县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进服务态度,先后出台了设立导诊台、24小时接诊、免费接诊产妇等。对医护人员设立委屈奖,要求医护人员在病人或者家属有误解,出现情绪冲动时,必须保持克制。激励提升民众就医感。
    “医师签约设置”让群众看得上病
    “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就是好!今后看病方便多了。”这是城固县龙头镇刘王岭村村民刘大全在接到家庭医师团队长递上的《家庭全科医师服务团队签约式服务手册》时,激动的情景。自5月份以来,城固县把健康扶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先遣队”,力促步入全市第一方阵,抽调290余名业务精、能力强的医护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健康保障服务。针对因病致贫人员精心制作了健康签约服务“连心卡”,精准服务每一位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做到因病施策、一人一卡的精准帮扶措施;卡上印制了患病服务对象和家庭医生基本信息、具体的帮扶措施和应享受的医疗保障及报销政策等内容,并由服务对象(代办人)和家庭医生共同签字确认,“连心卡”制度的推行明确告知了患病群众看病就诊应该找谁,通过卡上信息随时可以联系到自己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避免了距离县城偏远的群众耽误医疗时间,达到方便群众、精准帮扶的目标。同时,由县卫计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财保城固支公司联合发文开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障 “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6月10日起在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和政务大厅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由基本医保经办机构、大病保险承办机构、民政医疗救助经办机构提供结算服务,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信息系统等保障措施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
    “四项服务设置” 延伸全科医师团队驻村巡诊“半径”
    为聚力健康脱贫攻坚,大力实施村为主战略,县卫计局下发文件,延伸健康扶贫工作手臂,突出“四服务”,落实全科医师团队家庭签约驻村巡诊。一是精准服务。以村卫生室为原点,以因病致贫的人口为半径,健全村级全科医师团队家庭签约服务巡诊工作室,县上制定了《全科医师服务团队驻村巡诊制度》,按照统一制式、统一风格、统一要求,高标准制作制度牌,在372个村及卫生室上墙公示,由驻村巡诊队长负总责,全科医生每月进村巡诊不少于1天,并提前三天在巡诊工作室进行通知公告。按照因病致贫病种分类结果,研究商定具体病种与身体综合情况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服务方案,打造全科医生或执业医师为主的服务团队,驻村开展驻村签约巡诊精准服务。二是宣传服务。在村卫生室门头悬挂村医去向公示牌、室内悬挂《家庭医生驻村巡诊制度》,制作家庭医生巡诊桌牌,并在醒目位置公示服务团队成员信息,张贴悬挂在贫困户门头或室内醒目位置。进村入户巡诊医师随带血压计、听诊器、常用药品、 健康教育资料、健康处方和家庭医生名片等,采取开辟宣传栏、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卫生知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法,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公共卫生项目、疾病预防控制等宣传咨询服务。三是医疗服务。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病人开展健康咨询、用药指导、行为干预等。对空巢老年、行动不便、低保、残疾等特殊家庭患者,提供上门换药、指导康复等医疗服务,对行动不便的签约慢病患者,通过家庭随访的方式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以保证随访对象得到经济有效的治疗;对巡诊中发现的病情严重者,建议并负责联系住院,出院后积极做好患者恢复期的康复工作。如遇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诊疗的病例,及时引导转诊服务,并启动相关转诊手续。四是公卫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二大类各项服务内容,按照“定期+按需”的原则,开展连续的巡诊上门服务,对免费健康体检、老年病普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发放健康处方、免费测量血压、开展健康教育等常规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将巡诊服务工作纳入全院综合评价体系,把全科医生家庭签约绩效考核与家庭医生的工资收入挂钩,引导鼓励各签约服务团队履职尽责。(孙永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