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足绣花功夫 架起医患扶贫连心桥 用尽洪荒之力 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下足绣花功夫 架起医患扶贫连心桥 用尽洪荒之力 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时间: 2018-07-04 16:03

一条千河,串接起一部西部发展的历史。

一座千山,托举起千阳儿女不凡的梦想。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辖7镇97个行政村,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国的万分之一,是先秦文化和儒家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重驿。地形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水资源富集,交通便利,地处宝鸡半小时经济圈,为关中通往陇东之咽喉,被誉为宝鸡后花园。

近年来,千阳突出绿色崛起、追赶超越这一主线,实施农业创强、工业升级、三产突破、城乡宜居、民生普惠战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扩大全民共建共享,着力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态势良好。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苹果名县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

千阳县是国家六盘山片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贫困村7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77户25601人。两年来,全县上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产业为支撑精准施策,以群众为主导广泛参与,以挖穷根为核心补齐短板,实现了14个贫困村脱贫退出,4285户15510人稳定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2.3%下降到8.6%,获得2016年陕西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今年全县上下正朝着整县脱贫的目标迈进。目前,全县因病致贫964户2963人,患病1212人。

在这场必胜战役中,有多少双期盼的目光渴望我们,有多少个与病魔抗争的身躯召唤我们,有多少个贫穷困苦的家庭需要我们。

千阳县紧紧围绕“消除因病致贫,打造健康千阳”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坚持控制增量,减少存量两手抓,努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强基层、调结构、增活力

健全三级服务网络,让贫困群众“方便看病”

 

哪里有群众,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们的阵地。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建好3个县级医院,强化8个镇卫生院,全县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98个。全面推行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在陕西省首家推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实行行政业务统一管理、镇村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核算、报酬统一发放、药械统一配送,对所有村卫生室实行“村级集体所有、镇卫生院管理”模式,实现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消除了“家庭式”卫生室,对标准不高的村卫生室进行新建,将15名镇卫生院正式在编人员下派到村卫生室工作,将11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聘任到镇卫生院,为35名业绩突出的乡村医生缴纳了职工养老保险。整合和加强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力量,规范服务行为,提升了精细化服务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加快了健康扶贫进程。

高崖镇坪上村是个深度贫困村,距离县城60多公里,贫困户李宝德夜间突发高血压脑病,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乡村医生李维明接到信息,第一时间赶到家中,一边进行简单的检查治疗,一边拨通了高崖镇卫生院的电话,高崖镇卫生院用救护车紧急转运,县人民医院120救护车中途接转,仅用1小时20分钟,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完善导医服务,优化医院诊室布局和就医流程,有效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在医疗机构门诊大厅和护理单元设立健康咨询处,通过LED显示屏播放健康知识,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开展医疗信息查询与推送服务,方便了贫困群众就医。

设立扶贫病床。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共设立138张扶贫病床,对贫困患者实行合理收住,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建机制、促保障、破瓶颈

四免费、三提高、两加大,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命运,只有把健康扶贫政策用足用活,让贫困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温暖,才能使因病致贫返贫的群众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针对重病兜不住、慢病门诊拖不起的问题,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障制度“五重保障”机制。

针对个别群众花费较大,自付比例较高,这一“瓶颈”问题,县委书记何玲亲自调研,设立大病救助资金,落实兜底保障机制,动员全县职工捐款58万元、帮扶单位捐款36万元、财政注入资金120万元设立了大病救助资金,分5批救助大病患者149人,救助资金204.18万元。通过治疗,全县因病致贫患者51名彻底治愈,1632名病情好转(其中,468名恢复了劳动能力),144名大病转入慢病管理。561户2213人因病致贫家庭按期脱贫。

“四免费”:免收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个人缴纳费用;免收住院押金,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收县内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免费签约服务。

“三提高”: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80%的提高到80%以上,报销比例较非贫困户提高10%;门诊特殊慢性病年封顶线提高20%;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11种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的,大病报销比例再提高5%。

“两加大”: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加大社会资金引进力度,补齐合疗资金缺口,全额保障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绩效工资。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尤其对于贫困家庭来说,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同晴天霹雳,随时都会将整个家庭击得粉碎。

南寨镇走马堎村胡润芳,55岁的中年汉子,一家四口,两个儿子刚刚成年,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2017年5月因患扩张性心肌病,先后住院花费14.08万元,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健康扶贫政策解民忧,五重保障报销7.73万元,大病医疗资金救助5万元,报销总计12.73万元,个人自付1.35万元,报销比例达90.41%。随后又为其办理了门诊特殊慢病,解决康复期的门诊治疗费用。疾病无情人有情,胡润芳没有倒下,没有被沉重的医药费用拖垮,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大宣传、提质效、履签约

六个全覆盖,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句铮言既是总书记的决心和愿望,同样也是攻坚克难的指针和方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实现六个全覆盖,千阳走出了一条“千阳式健康扶贫”新模式。

精准识别全覆盖。精准识别因病致贫返贫户,按病因、病种、病情分类建立贫困人口患病台账、医疗救治台账,实行救治月报告制度和销号管理制度,确保健康扶贫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政策宣传全覆盖。在县文化广场LED屏、镇村广场设立广告宣传牌,政策宣传栏,建立健康主题公园,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成立7个政策宣讲团,深入单位、社区、村组开展集中政策宣讲,构建“签约医生+包联干部+计生专干+中心户长”宣传网络,每户张贴健康扶贫政策画,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确保健康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组建全科医生、社区护理、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县级专家的4+1家庭医生签约团队35个,与全县8065户、257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形成“一个签约团队、一套健康宣传管理资料、一本健康救助台账、一次健康体检、一套健康档案、一个绿色服务通道”的“六个一”服务长效机制。积极转变签约服务方式,将以家庭为单位的签约服务,转变为以个人为单位的签约服务,为个人量身定做服务内容,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站式结算、一单式打印全覆盖。在县、镇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障制度一站式结算、一单式打印,让群众少跑路、多办事。

医疗救助全覆盖。设置健康扶贫病床,对234名大病集中救治患者按时间节点,在定点医院进行了集中救治;对938名慢病患者,由35个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定期随访、公共卫生、健康诊疗、中医干预等服务;对40名重病患者,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倾斜和兜底保障,做到应治尽治,应保尽保。

县镇村医疗网络全覆盖。对76个贫困村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使面积全部达到60平方米以上,做到“四室”分设。加强乡村医生培训,为乡村医生缴纳养老保险,建立退出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为县级医院招聘医学类本科生28名,为镇卫生院招聘19名,为村卫生室招聘乡村医生12名,护士25名,充实了基层人才队伍。

千水河畔、千山深处,处处留下家庭医生送医送药送健康的足迹,闪现他们健康扶贫的身影。一次次守护农家炕头的把脉问诊,一场场送到田间地头的健康宣教,一项项点燃贫困患者生命希望的医疗救治,一个个慷慨解囊扶危济困的真实故事,我们千阳健康扶贫,就是带着一份责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满腔激情铺就小康路。

水沟镇团结村张玉平,患闭塞性脉管炎,右脚趾坏死皮肤脱落,疼痛难忍,近两年没有躺着睡觉,那种痛苦可想而知。最先,县财政局帮扶干部伸出了援助之手,她主动向县扶贫办、县卫计局、县残联反映了张玉平的情况。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初步诊断,指导消毒,并向县健康扶贫办详细汇报了病情。县卫计局立即组织县内专家上门确诊,需要立即住院治疗。联系省市专家会诊,确定必须进行截肢。镇卫生院救护车接送张玉平住院治疗,采取了截肢手术,张玉平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享受了五重保障,大病医疗救助资金进行了救助,村组垫付费用1万元,个人仅仅负担了住院期间的生活费。县残联免费送去了拐杖轮椅,硬化了院落巷道。县卫计局组织专家上门残疾鉴定,残联为其办理了残疾证,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南寨镇水泉村李明让,患肾积水,住院治疗后,为了减轻肾脏壁负担,施行了膀胱造瘘。两年多来,自己在家更换尿管,由于操作不当,膀胱萎缩,功能丧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带着一次性换药包,到家中为他冲洗膀胱,更换尿管,指导定期消毒。随后又根据需求,代购无菌纱布、一次性导尿管、常用药品。群众的需求就这么简单,对我们来说只是责任所系,职责所在。

 

保基本、重预防、促帮扶

完善四大体系,让贫困群众“少生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工作方针,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牵着民心。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千阳始终坚持关口前移,预防先行控增量、靶向施治减存量。

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实行公共卫生精细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因病致贫增加量。在陕西省电视电话会上向全省介绍经验,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的一面旗帜。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健康千阳”和健康促进县创建活动,促进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全县干部群众建立健康、健身慢病防控档案,设立3个健康主题公园,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降低患病风险,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

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实施“人才攻坚”行动,引进医学类大学本科生47名,培养农村基层卫生人才69名。举办“健康大讲堂”12期,邀请省市医院专家,分层次对3个县级医院和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完善对口帮扶体系。对上与 5个省市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对下与8个镇卫生院实施一体化管理,开展对口帮扶,培育新技术新项目16项。开展苏陕协作,派遣1名科级领导到江苏省新沂市挂职锻炼,选派6名骨干医师赴新沂市人民医院进修,争取健康扶贫资金100万元,争取基层医疗设备购置资金20万元。

一份份详实科学的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一项项健康扶贫惠民措施的制定;一次次健康扶贫现场推进会的召开;一幅幅感人肺腑健康扶贫场景的再现;一张张健康扶贫真实照片的回放,一面面情真意切锦旗感谢信的送达,一桩桩催人泪下诊疗故事的诉说,一支由85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健康扶贫工作队......,无不证明着我们全心全意投入健康扶贫事业的精神与风采,无不渗透着我们倾心健康扶贫的辛勤与汗水,无不彰显着我们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的决心与信心!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只有把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与千阳健康扶贫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扶贫工作才能方向明、接地气;只有把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与主动靠前作为结合起来,扶贫工作才能有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只有真心帮扶、敢于担当,才能内生动力,追赶超越、取得成效;只有最大限度的挖掘社会资源为健康扶贫所用,扶贫工作才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旺”的良好局面。

我们肩负历史使命、正当乘风破浪前行,心系百姓健康、更需扬鞭奋踢超越!我们有信心,下足绣花之功、架起医患扶贫连心桥,我们有决心,用尽洪荒之力、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