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扶贫,让贫困人口健康脱贫

健康扶贫,让贫困人口健康脱贫

时间: 2018-06-26 15:36

长安区目前共有在册贫困户2868户、5579人,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长安区卫计局始终以健康扶贫统领全局工作,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坚持“减存量、控增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围绕工作目标,使健康扶贫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加强领导,完善健康扶贫工作机制

一是实施健康扶贫例会制度。成立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定期召开健康扶贫工作会,传达省市会议精神,建立健康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完善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印发《健康扶贫工作行动计划》《健康扶贫工作实施办法》《健康脱贫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健康扶贫工作方案》等制度性文件,设置健康扶贫作战图、路线图,从工作目标、内容、四重保障、档案整理、政策宣传、优化服务等方面完善健康扶贫工作体制机制。三是夯实健康扶贫工作责任。明确区、街、村各级健康扶贫工作责任,实行月计划、月督导,“闭环”管理,夯实工作责任。四是以党建引领健康扶贫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自觉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发挥领导干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系统职工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二、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一)构建医疗保障体系,实现贫困人口救治效能大提升

一是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全额资助5579名贫困人口参合,在合疗本背面张贴爱心帖,明确登记该户资助参合人数、金额。将贫困人口信息与合疗系统参合信息逐一比对,确保贫困人口参合100%,参加大病保险100%。实行“三免两降两提高”,为五保户以外的4345人购买医疗补充保险,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医疗补充保险“四重保障”制度,贫困人口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确保“兜底保障一批”。在全区46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部执行“一站式”结算服务,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做到“一站式”服务100%。

二是大病救治全面完成。制定《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三定两加强”,规范大病救治流程,确定长安区医院等13家定点救治医院,制定诊疗规范,执行定额付费,建立大病救治台账,实行销号管理。49名大病患者全部得到救治。做到“大病救治一批”。

三是签约服务全面覆盖。通过预约体检等多种方式对贫困人口逐人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各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165个医师团队,17所二级医院成立22个帮扶团队,建立二级以上医师帮扶指导、卫生院医师团队包抓、村医负责的三级家庭医师签约服务体系,与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签约,因病致贫户及慢性病患者实行三级签约,签约服务率100%。将新农合规定38种门诊慢性病患者全部纳入慢性病管理,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100%,血压控制率74.24%,血糖控制率71.56%;区精神卫生中心成立5个点对点管理团队,对全区重型精神病人上门诊治、复核,重型精神病人管理率100%。结核病管理人数10人,管理率100%。实现“慢性病人管理一批”。

四是政策知晓率全面提升。发放《健康扶贫明白卡》、《健康扶贫宣传知识手册》1.6万册,在长安区电视台、《长安开发》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12期;进行健康扶贫政策宣讲8次;设置内容统一的宣传展板1700余块;印制“四重保障”宣传彩页、健康扶贫政策顺口溜18600余份;利用每周四扶贫日,进村入户为贫困户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同时在村内人员密集处开展义诊,进行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参与宣教6500余人次,被宣传人次136976人次;成功举办贫困群众、村医、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健康扶贫政策知识竞赛;在区卫计局微信订阅号连续刊登健康扶贫知识;利用广场、村卫生室等群众聚集的地方,通过宣传墙报、村内广播定期播放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对残疾、记忆力差的老人等特殊人群,明确解释代办人,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全面提升。

(二)建立预防控制体系,实现贫困人口防控水平大提升

建立“八大行动”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加强长安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八个项目小组,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各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和考核工作,理顺工作机制。制定八大行动单项实施细则,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主要内容,结合全区常见病、多发病实际,成立健康宣传小分队,为每户贫困户发放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资料,开展“五进”、“三控四健”和“健康中国行”等宣传活动610余次,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2018年,启动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利用“结核病防治日”等卫生节日,开展大型健康宣传活动409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559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3万余份;免费发放“84消毒液”21万余瓶。完成王曲等移民搬迁点及石砭峪新村配套体育健身器材安装。成功举办“长安区新年健步走活动”和“2018年中国•赏花季花海趣骑健身节”活动。完成600人国民体质检测任务。

(三)建立医疗帮扶体系,实现贫困人口就诊环境大提升

制定了《贫困人口医疗卫生帮扶体系规划》,成立了长安区贫困人口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9月30日,长安区政府与西安交大一附院签订托管协议,12月28日,正式完成移交手续。从2018年1月份起,交大一附院全面托管长安区医院,指导长安区医院新建科室3个,长安区医院门诊人数较上年同比大幅提高,医院技术能力、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7家二级以上帮扶医院派出50余名专家常驻22家基层医疗机构,2018年共接诊病人10877人次,开展业务讲座、技术培训共120期,培训2422人次,完善诊疗常规65种。精心设计,为每一户贫困户发放一张就诊卡,贫困户在医院就诊时,持就诊卡、身份证和户口本、合疗证,能快速识别身份,享受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各医疗机构按照统一内容、统一标识的要求,通过设置健康扶贫办公室、贫困人口就诊流程图、贫困人口便民服务台、扶贫门诊、扶贫病房等措施,建立管理、救治贫困人口体制机制,全程为贫困人口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改善贫困人口就医体验。

三、开拓创新,建立健康扶贫长安模式

在健康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长安区积极创新,认真总结出适合区情民情的先进经验和典型。

(一)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2018年,结合全区实际,长安区启动了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将每周四定为健康扶贫工作日,在17家二级医疗机构帮扶22家涉贫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把区内12家有条件的驻区、民营医疗机构合理调配给扶贫任务较重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稳定的健康扶贫帮扶体系。在健康扶贫工作日,51家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组成健康扶贫小分队,进村入户为贫困户开展健康扶贫各项工作,保证贫困户每季度至少享受一次上门服务。入户的同时,在村内人群聚集处对边缘户及实际生活困难户开展集中义诊。通过定期上门,做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四重保障、签约服务、健康体检、大病救治、慢病管理、政策宣传、八大行动、资料整理、医疗帮扶10个全覆盖。目前共开展扶贫日活动15次,义诊328场次,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5万余份,入户宣传解答政策4780次。

(二)建立“慢病小药箱”长效机制。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占到慢性病人总数的48.5%。为切实减轻这一部分人群的门诊就医负担,长安区为每一名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免费发放一个“慢病小药箱”,包括药品、慢病知识宣传资料及《长安区健康扶贫小药箱药品发放登记卡》。区级医院帮扶团队对符合慢性病办理条件的高血压、糖尿病人上门办理《门诊特殊慢性病本》,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上门随访、发药,药品费用通过新农合报销65%,剩余35%的个人自付费用由区财政每年列支50万专项资金进行补偿,从根本上解决了药品费用问题。对慢性病人的用药实行 “一配一送”机制,贫困患者需要什么药,医院进购什么药。这样既实现了免费发药,又保证了用药效果,建立长安特色的“小药箱”长效机制。

一年多来,长安区多措并举,精准施治,靶向施策,着力于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的好病,防得住病,因病致贫户由36.13%降至23.85%,健康扶贫成果初见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