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辖4镇2办,11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703户11250人,其中因病致贫1178户1468人。近年来,依托华山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全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如何有效保障全市贫困人口少得病、不得病,确保他们能够和全市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关系着全市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
近年来,华阴市按照中、省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把健康扶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措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有效控制因病致贫人口增量,努力让全市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打造出了华阴健康扶贫的新特色。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筑牢群众健康“意识线”
坚持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将促进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扶贫的重要手段,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不断筑牢群众健康“守护线”。在全市各单位、小区、商场、超市、公园、站台、城乡结合部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结合季节特点定期更换宣传内容;精心打造健康教育主题公园,设置健康步道、健康长廊、健康温馨提示牌等,将健康教育与城市文化环境、居民休闲娱乐有机融合;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短信、微信和QQ群、显示屏、标语等形式深化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健康宣传氛围;以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内容,每月在市电视台拍摄播放《百姓健康》节目,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健康细胞”建设,组建健康教育巡讲团,深入机关单位、学校、社区、医院,尤其是延伸至全市46个贫困村,开展巡回专题讲座,把健康知识和健康方法普及给大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新生态;通过“培训+宣传+义诊”三结合的方式,利用“爱耳日”“世界无烟日”等主题宣传日,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和宣传品,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意识和健康水平。
二、扎实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筑牢群众健康“预防线”
全面落实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10种重点传染病专病专策策略,筑牢群众健康“生命线”。深入开展结核病、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宣传“五进”活动,即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进军营,举办宣讲培训3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余份,通过宣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治疗、预防等知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以巩固“艾滋病防控示范区”为抓手,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利用6.26世界戒毒日、12.1艾滋病宣传日,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及其子女进行慰问关怀,使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到实处。建立以“信息化+疫情”、“互联网+病人、医生+志愿者”的联动防控机制,实现病人、医生、自愿者的精准对接,打造“爱之家园”和“华阴红丝带之家”样板示范工程。将艾滋病知识宣传与扶贫帮扶有机结合,利用扶贫日,向贫困群众发放《致外出务工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和免费安全套,对村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了村民艾滋病防治知晓率,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的意识。加强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全市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5%以上。
三、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群众健康“安全线”
紧紧围绕国家卫生城市目标,持续加大投入,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群众健康“安全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深化卫生城镇创建活动,2个镇办通过省级验收。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开展“万人洁城、千人洁村”行动,集中整治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开展“厕所革命”,给群众提供宜居健康环境,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深入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工程,从源头上根治病毒的传播流行。定期开展以治理病媒生物滋生地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开展集中消杀四次。扎实开展冬春季集中灭鼠活动。发放病媒生物防制资料12万份,投放灭鼠毒饵站1.3万个,投放消杀药品600余公斤,捕捉流浪犬500余只。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工程,让群众吃的放心。深入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卫生示范一条街”专题活动,坚持食品安全“零容忍”,定期集中开展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和“六小”行业综合整治行动,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一是强化宣传、贴近群众是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量的基础工作。通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着力增强群众健康素养,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有效预防疾病、拥有健康、脱离贫困。二是统筹集约、精准推进是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量的有效途径。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挖掘人才、技术、网络和资源等各方面的潜能,让健康服务更加贴近贫困群众,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多方联动、协同发力是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量的重要保障。党委政府重视,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注重把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等纳入健康扶贫工作统筹安排,互联互动,补齐短板,打通服务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