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卫计系统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健康扶贫统揽卫计工作全局,针对贫困人口看病当中四个具体问题,采取了四问出实招的解决办法,吹响了2007年健康扶贫的号角。
一问:“怎样看得起病”?为了保障贫困人口看得起病,主要做法是在健康扶贫中强化了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大病补充商业保险、政府专项医疗救助四重或五重保障,积极探索以红十字会援助、社会公益捐助和爱心资助为补充的兜底保障制度,督促各县区筹资1亿多元建立了县级医疗救助专项基金或为贫困人口购买大病补充商业保险,使贫困群众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同时,对符合分级诊疗规范的农村参合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在2016年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下调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下调到3000元,封顶线不变;对患11种大病进入大病保险的,在现行大病保险报销政策基础上提升5个百分点。严格控制目录外诊疗、用药和费用总额,在乡镇住院医疗费用必须全部为合规费用,县级和省市定点医院医疗机构非合规费用限定在5%、8%以内,超出部分由医院负担。岚皋县四季村村民徐世祥是因病致贫的典型,2013年发现肾功衰,每年要花透析费4万多元,为进行透析自己的10多万元积蓄很快用光,巨额的医疗费用像一块石头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为支付巨额医疗费他甚至有过放弃治疗的念头,今年,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后,他的报销比例得到了提高,基本解决了无钱治病的压力,稳定了一家人的生活。“现在政策好呀,报销多,让我们这些得了大病的人也能看得起病,不然我可能早就不在了……”,徐世祥每次谈到这些具体情况,总是哽咽倒出了心里话。
二问:“怎样看得好病”?从政府层面,解决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和医疗费的报销问题,基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难的问题。但是,如何能把疾病最大限度的治愈也是关键,否则,政府投入钱再多、精力再大也是白搭。在如何最大限度治好贫困人口疾病的问题上,主要采取了强化对口帮扶,引进大医院人才优势的办法。今年以来,安康市以医院对口帮扶、大病救治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帮扶“四大帮扶体系”建设为抓手,组织县区医院与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等省市级医院达成大病救治帮扶联动协议,对贫困人口实施大病集中救治,全市已集中救治11种大病1115人,救治率达100%。组织市县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帮扶,与常州市卫计委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双方商定采取组团式帮扶的方式为我市的市县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医疗管理、人才培养、专科共建、学科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等方面的帮扶,目前安康市已实现省市县镇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下沉一级对口帮扶的全覆盖。“没想到给我看病的是唐都医院的全国一流大专家,这下我心里就有底了”,在旬阳县医院看病的程振兴发出了“惊讶”感叹。2017年以来,旬阳县与西安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西京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县上先期摸底调查好一批有会诊意向的患者,然后预约省上的名医到县上集中会诊;同时组织县上各大医院的医生到镇卫生院会诊。
另外,主要是强化精准帮扶,强化疾病有效管理和治疗。创新开展了“天使健康扶贫行动”、“树千名自强标兵交万名农民朋友”、“全国扶贫日服务百姓健康”等活动,助推卫计人员交友结对精准帮扶和健康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石泉县两河镇38岁的郑亮多年前因在高空作业时突然停电,受到惊吓后患上了严重的癫痫病,发病非常频繁,彻底失去劳动能力。全市开展“天使健康扶贫行动”后,患癫痫的郑亮和27岁的中医大夫苏涵由此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关系,这位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中医专业的年轻医生说:“我就是想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为他做一点事情,哪怕是能减少他的发病次数,减轻一点他的痛苦也好。既然组织安排我结对子帮他,我就要尽到我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开展上述活动期间,市县组织开展大型义诊110多场次,免费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医疗咨询、义诊30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60多万元,减免诊疗费用近400万元;组织全系统19014名卫生计生干部职工与贫困群众开展帮扶结对,将11个市直卫生计生单位的4366名干部职工调整到4个深度贫困县与健康扶贫对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全国扶贫日当天就有3000多名医务人员参与了服务百姓健康活动,累计为3万多名贫困群众进行了政策宣传、健康教育、免费体检和义诊。
三问:“怎样便捷看病”?如何最大限度解决贫困人口便捷看病的问题。一是建立了远程诊疗平台。2016年,安康市中医院与大连心医国际有限公司合作,为安康市中医院医联体内具有CR功能的20家县级医院、48个乡镇卫生院免费投放、安装、调试了远程诊疗设备,建成了区域远程诊疗中心。2017年,又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建立了“政府主导、医院实施、第三方服务”的多模态、全方位、一体化的安康市心医国际远程医学平台,搭建形成了以市级医院为中心,上接西安、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型医院,下联18家县级医院、50家乡镇卫生院的“多点对多点”的“安康市心医远程诊疗”网络,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已开展远程会诊6263例,其中为乡镇卫生院会诊5372例。对远程医疗给老百姓看病就医带来的好处,安康市中医院专家夏平深有感触地说,“我最近接诊了一个患食管癌的病人,做手术后出现了好几个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对这种情况不太能接受,我们就联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初向阳教授会诊,如果在北京的大医院点名专家诊疗的话一次就得1800元以上,还需要排队等号,患者差旅费、住宿费也要花3000多元,这次初教授诊疗只花了600元,无形中就替患者省了5000多元”。 二是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组建各类医联体,推进“3+2+1”一体化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和“532”镇村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为群众健康提供保障。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早上8点,石泉县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蒋昌丽已经到达两河镇中心卫生院内科门诊,准备接待前来求诊的病人,每周二定期到两河镇中心卫生院坐诊、业务查房,已经成为她的一项重要工作。石泉县通过集团内县级医院医生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业务查房等方式对基层卫生院进行技术帮扶,提升了基层卫生院业务水平和能力,2017年,两河镇贫困人口住院已达39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0余人,极大了方便了贫困人口就医,合理分流了病源。三是加强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振兴计划、定向招聘、专项招聘等方式,今年已为县级医疗机构新招录医学类本科生323人、为乡镇卫生院带编招录大专生287人、为县区补充招录村医213人。着力提升基层急诊急救能力,争取民建陕西省委及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为9个贫困县区捐赠了16辆救护车。四是开设贫困患者就诊绿色通道。在市县镇内公立医疗机构开通贫困患者优先就诊绿色通道,在县域内全面实行“一站式”报销结算,目前“一站式”报销达到100%。“没想到现在看病报销这么方便!” 镇坪县钟宝镇谭传前患胃癌做完了手术,住院、结算、报销这些事情都没让他操心。老谭文化水平不高,害怕看病报销算数字,今年看病后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一下子全都报好了,只需交付自己报销后自付的钱,他感到很满意。
四问:“怎样预防疾病”? 怎样强化疾病预防,解决贫困人口少生病不得病的问题?一是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其中制定了《关于加强贫困人口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意见》,出台了27条具体措施,促进预防控制阻断病源,降低健康扶贫增量。二是全面实施和整合14大类5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大类19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计划生育“两项工程”免费服务项目,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链条。三是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开展健康教育“五进”和“营养科学进万家”等活动1000多场次,通过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少生病、不得病。四是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整合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公卫服务职能,改革镇村医疗服务模式,在农村实施责任医师团队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茨沟模式”,在城区推广“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多亏了杨医生,吃了他送来的药,病情就控制住了。现在要是哪里不舒服,电话一打就能解决”。11月24日,家住镇坪县曾家镇金坪村7组的贫困户赵永聪说,她患有高血压、胃溃疡、心绞痛、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过去由于没有钱治疗,就吃些价格低廉的止痛药,不但有些病症没有根治,还引起了其他不适。实施健康扶贫以来,镇坪县曾家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杨伟成了他们家的签约医生,除每月定期上门巡诊外,只要赵永聪一打电话,杨伟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家中为她治疗。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是脱贫攻坚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战役,安康市卫生计生系统一定会牢记光荣使命,把健康送到每一个贫困群众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