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进“三六五四”模式 让健康扶贫熠熠发光

推进“三六五四”模式 让健康扶贫熠熠发光

时间: 2017-12-26 08:42

大荔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万户6.4万人,其中未脱贫9363户3.1万人,因病致贫户5447户5773人。为了让患病贫困群众早日祛除"病根"拔掉"穷根",县委县政府按照"预防先行控增量、靶向施治减存量"的思路,探索出了“三六五四”健康扶贫大荔模式。中省市媒体团对我县健康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

一、“三加模式”,推进健康扶贫顺利开展。即:一个领导机构+X个专业健康扶贫工作组+两项刚性制度约束,确保健康扶贫高标准实施。一个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卫计、财政、民政、人社、扶贫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大荔县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有序开展。X个专业健康扶贫工作组。组建了精准救治减存量小组、疾病预防控增量小组,向镇政府派驻了16个健康扶贫指导员,在各卫生计生单位全部设立了健康扶贫办公室,在县级医院设立了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爱心服务站,卫生院设立了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爱心服务岗,村卫生室设立了健康扶贫联络点,确保健康扶贫无缝对接。两项刚性制度。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和严格问责制度,由县纪委牵头成立督查组,对健康扶贫工作全程跟进,督查督办任务落实情况。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卫计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全部签订了健康扶贫军令状,对工作不细不实、推进缓慢、弄虚作假的人和事顶格问责处理,让健康扶贫从卫计部门“单兵作战”变为“全县奋战”。

二、“六个覆盖”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一是建档立卡全覆盖。对精准识别的5447户因病致贫返贫户,按病因、病种、病情分类建立了贫困群众患病摸底台账、医疗救治台账和救治登记卡,实行救治周报告制度和销号管理制度,确保健康扶贫看得见、摸得着。二是政策知晓全覆盖。编写录制了快板《健康扶贫歌》,在广场LED屏、村部广播、宣传车等平台巡回播放,在镇村主要交通干道设立广告宣传牌4个,政策宣传栏200余个。成立了6个政策宣讲团,构建了“签约医生+包联干部+计生专干+中心户长”宣传网络,深入单位、社区、村组开展集中政策宣讲200余场次,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30万份,确保健康扶贫政策人人知晓、会讲会用。三是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全覆盖。组建30个医疗专家团队,派出 1369名医生与全县5447户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结对帮扶,形成了“一名包联医生、一套健康宣传资料、一套健康救助台账、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爱心药箱、一次健康体检、一套健康档案、一个绿色服务通道,一系列健康管理,一定要让群众满意”的“十个一”服务长效机制,上门服务群众4万人次。四是一站式结算窗口全覆盖。在县合疗经办中心、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立了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实现了合疗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爱心兜底一条龙服务、一张单据结算。五是医疗救助全覆盖。设置扶贫健康扶贫病床181个,发放《就医明白卡》5773张,对于患11种大病的53名患者按时间节点在定点医院进行了集中救治;对于慢病患者,由412个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定期随访、公共卫生、健康诊疗、中医干预等服务,贫困人口签约率100%;对于重病患者,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倾斜和关怀慰问,做到应治尽治,应保尽保。六是县镇村医疗网络全覆盖。先后投资13.7亿元,大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县医院、中医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和妇幼保健院改造提升项目建成投用,中华健康养生园开工建设,26个规范化卫生院投入使用,基层中医馆、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扩大到23.4万平方米,床位数增加到3294张。

三、“五重保障”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全县6.4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享受“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爱心基金+县长爱心兜底基金”五重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在合疗定点医院就诊实行“五免三提高一降低一扩大两兜底”。“五免”:免除镇、村门诊统筹中的一般诊疗费、县内卫生院住院起付线、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11种疾病起付线、免除住院押金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除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新农合个人缴纳费用,全县贫困人口参合率、大病保险覆盖率均达到100%。“三提高”。住院报销比例较非贫困户提高10%;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封顶线提高到2.4万元;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11种疾病进入大病保险范围的,大病报销比例提高5%。“一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3000元。“一扩大”。将贫困残疾人基本报销范围由9个项目扩大到29个。“两兜底”设立了政府扶贫爱心基金,对贫困群众住院自付费用不设起付线,实行报销后分段救助。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县长爱心兜底基金,用于特大病患者在享受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爱心基金报销后的自付部分。全县共12846名困难群众享受到医疗救助惠民政策,医疗总费用3888.4万元,报销总费用3691万元,平均报销比例达95%。

四、“四大体系”让全县群众少得病。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通过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促进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行动、重点传染病专病专策行动、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治行动、妇幼保健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民健康普及行动,从源头上控制因病致贫增加量。全县  

10种重点传染病防控能力明显提升,9.6万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等慢性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依托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创建,为全县干部群众建立了健康、健身、文明三份档案,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入户“五进”活动,在全县推广了县中医院自编的《颈椎操》,举办健康知识讲座60场次,播放《大荔健教》栏目30期,建立了8个人口健康文化园,完成农村改厕1.9万套,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降低患病风险,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实施“人才强卫”攻坚行动,先后引进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156人,大专毕业生99人,培养农村定单定向生11人。举办 “医疗大讲堂”30期,邀请省市医院专家,分层次对三大医院和各卫生院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受训5000余人次。完善对口帮扶体系。以县级医院为枢纽,对上与 7家省市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对下与26家卫生院实施一体化管理,通过签订帮扶协议,帮助基层破解疑难杂症,培养骨干人才、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20个,施行各类手术120例,下乡义诊30余场次,惠及患者6万人次。

从全民健康迈向全民小康,大荔在健康扶贫中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帮扶力量从“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转变,是构建健康扶贫格局的必要条件。二是精准救助、兜底保障,推动贫困群众从“看不起病”向“看得好病”转变,是促进健康扶贫开展的前沿阵地。三是夯实基础、建强队伍,推动“基础医疗”向“精尖团队”转变,是实现健康扶贫目标的重要保障。四是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推动工作重心从“救治帮扶”向“源头控制”转变,是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的治本之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