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交流材料】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 立足精准施策促脱贫

【经验交流材料】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 立足精准施策促脱贫

时间: 2017-06-29 08:46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县扭住健康扶贫不松劲,坚持问题导向,全力谋求突破,不断探索务实管用的“12445”健康扶贫模式,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一、围绕一个目标,强化组织领导

    以“消除因病致贫返贫,打造健康蓝田”为目标,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先后制定了《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健康扶贫整改落实方案》《慢性病和大病救治全覆盖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抓住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模式转变两个重点,对健康扶贫和整改工作进行了扎实部署。

    二、聚焦两类病患,精准识别对象

    紧盯慢性病和大病两类病患,以镇(街)卫生院为主体,动员社会办医机构参与,县级医院划片支援,“逐户齐过、不落一人”开展贫困户健康体检。在扶贫对象核实中,以重点帮扶户,新增贫困户、返贫户,低保户、五保户为对象,全县组建30个工作队,累计出动医务人员7738人次,健康体检9383户16718人,建立健康档案31305份。在此基础上,逐人逐病确定救治、管理措施, 为每户建立一份包括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所患病种、救治措施、治疗情况等内容的健康扶贫管理手册,目前已发放到在册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家中,医疗服务团队的每次随访、后期治疗、康复情况也将记录在册。镇村还对所有贫困户的病种按慢性病、大病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健康手册,村有健康档案,镇有救治台账,县有信息平台,为后期的精准帮扶奠定了基础。

    三、施行四个策略,推进分类救治

    县卫计、民政、残联等部门各自发挥行业优势,整合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医保、救助、扶贫和公共卫生政策,对贫困家庭的患病人员进行分类救治,分类管理,主动服务。

    一是慢病小药箱全覆盖落实“管”。对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全部纳入新农合慢性病管理,放宽认定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入户检查确诊,统一代办证件,并发放健康扶贫小药箱。由镇村两级医师服务团队两个月入户免费送药一次,由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送医送药按新农合慢性病报销之后的费用问题。目前已纳入慢性病管理2482人,发放小药箱2107个。

    二是大病县镇村三级签约集中“治”。全县通过健康体检和询诊,对摸排出的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等11种大病患者,由县医院为主体的专家组逐一核实,会诊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定救治方案,“一人一方”集中救治,并成立县镇村三级责任医生团队,实行签约服务和销号管理。全县贫困人口11种大病患者91人,已治疗83人,正在联系协调救治 8人,31名终未期肾病患者将逐步转回县医院透析治疗。

    三是残障家庭多方救助兜底“保”。对贫困户中的智障、重度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由家庭签约医生和结对帮扶干部共同协助、代办困难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失能老人补贴等政策补助的落实。同时,对家庭成员常年在外或不具备管护能力的,由村两委会在近亲属或邻居中确定管护人,已为全县在册贫困户中的739户残障家庭落实各项救助956人次,补(救)助资金230多万元。

    四是一般人群健康促进体现“防”。全面实施12大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爱心服务、巡回义诊活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360场次,制作健康处方14种5万多份,发放各类健康知识宣传资料9万余份,帮助群众提高自我防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识,社会反响良好。

    四、健全“四重保障”,织密医保网络

    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充保险“四重保障”制度,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通过医疗救助或县财政全额代缴。按照“三免两降两提高”的要求,提高对贫困人口的新农合保障水平;落实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到3000元的规定,并率先在县级3家公立医院及合疗经办中心设立贫困人口“一站式”服务窗口;县政府预拨900万元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建档立卡户住院合规费用个人自负1500元以上部分全报销。实施贫困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救助项目。今年以来,贫困人口新农合门诊补偿230221人次,减免一般诊疗费14.54万元;住院补助6819人次,优惠补助208.51万元;救助贫困妇女“两癌”患者24人,补助21万元;重特大病政府托底工程理赔63笔108万元。

    五、强化五项措施,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大病、慢性病分别由县、镇、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贫困人口签约率达到100%。同时,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县镇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远程医疗。

    二是明确分类救治责任。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市级医院为补充的专项救治网络,对疑难病例通过会诊研判出“单子”;对需转诊患者指“路子”;对就近就地治疗的患者出“方子”;对所有贫困人口巡回义诊出“点子”。

    三是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先住院,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在县级公立医院试点后,已向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设立便民惠民无假日门诊,建立重度失能人员居家医疗护理巡诊制度,县镇村三级医师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

    四是实行签约医生代办制度。由县镇签约医师和村医联系、代办贫困人口就医、报销、保障待遇等事项。

    五是营造健康扶贫氛围。制作健康扶贫大型宣传栏12个、明白卡10000份、报销流程图3500份、电视专题栏目3期,利用床头“一对一”宣传、网络媒介、健康体检等活动和进村入户解读健康扶贫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政策知晓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