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_zzb_logo.png wza_list_btn.png
zb_zzb_icon.png 关爱版> 通知公告> 正文

关于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情况的公示

时间: 2021-12-01 16:51

根据《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函〔2021〕202号)要求,经逐级推荐,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我省推荐的全国名中医候选人米烈汉、曹利平、张瑞霞、殷克敬有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21年12月1—7日。公示期间,有关问题请实名向省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联系电话:029-89620519

传    真:029-89620519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莲湖路112号北楼311室

邮    编:710003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电话:029-89620682

传    真:029-87345442

邮    箱:wjwzyj@shaanxi.gov.cn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莲湖路112号北楼412室

邮    编:710003

附件: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及贡献

省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1日

附件: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推荐人选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及贡献

米烈汉,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2月生,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53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名中医,2021年荣获“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秉承著名中医学家黄竹斋、米伯让学术经验,建立“宗气为本、调中致和”的学术思想,总结出特色鲜明的米氏诊疗技艺及诊疗方案20余个。提出“宗气为后天诸气运动输布本始”创新观点,主张“调和脾胃化生宗气,调息肺心畅达宗气”,立“补、清、敛、降、升—治宗五法”, 创制有效方剂30余首。“米氏传统诊疗技艺”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担及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临床新药观察30余项,获政府科技进步奖9项,发明专利2项。先后出版专著4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积极参与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非典”期间,依据米伯让经验拟定了防治“非典”中药处方,被评为抗“非典”先进个人。针对大骨节病研制出“滋骨粉”,该研究成果被列入陕西省“九五”地方病攻关项目。

作为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一轮及第二轮建设项目,米氏内科门诊、病房已具规模,在全国建立二级工作站14个。做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后提出有关中医药发展的议案70余件。

曹利平,女,满族,中共党员,1954年2月生,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2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名中医,2021年荣获“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将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阐明了肺系疾病的病机是“肺伤必咳,脾伤痰生,肾伤喘甚”,肿瘤病机为“气滞已久,成积成块,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病邪踞之”,“郁、结、块”为主要病理状态。根据发病机理遣方用药,注重“顾护脾胃”、“以补助攻”、“清肺化浊”,确立了“健脾清肺,肺脾同治”的学术思想。

坚守临床42年,年门诊量1万余人次,就诊患者总复诊率59.36%。临床用药独具特色,清肺有度,擅用风药,喜用对药。组建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并带领团队将科室建成全国中医重点专科,总结归纳6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研发3个院内中药制剂。主持国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省级自然科学计划项目2项,《谢远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主编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博士(硕士)研究生19人。

作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时研制出治疗新冠肺炎轻症、疑似症的颗粒剂“清瘟护肺颗粒”,并获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院内制剂批号。

张瑞霞,女,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04月生,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52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2008年5月评为陕西省名中医,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基于“肝体阴用阳”,提出“补肝体,强肝用”学术思想,突破了“肝无补法”之说。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肝采用药物结合饮食疗法,形成中医禁食疗法诊疗方案;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采用“温阳化气行水”;对肝癌采用“养肝柔肝”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研制的“肝达片”(乙转灵)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肝悦片”转让安康正大中药厂;研制出治疗肝功异常的“双参芍胶囊”、治疗脂肪肝的“泽茵丸”。对于肝纤维化提出“补肝气、养肝血”治法,形成经验方“芪丹荔核汤”。应用秦巴山草药治疗胆汁淤积症,形成经验方“金虎退黄汤”。

年近九旬,仍正常出诊,患者遍及西北五省。创立“长安医学张氏肝病流派”,在省内建立7个传承工作站,传承人近百名。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初期防疫物资短缺,想方设法购置5万元防疫物资,捐送到医院。

殷克敬,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9月生。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57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名老中医,2021年荣获“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第二、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倡导以针为先,重视经络诊察。提出“急则用针,缓则用药”的学术观点,提倡急症及疾病早期用针,突出针刺的“快”“早”特点。依据《灵枢》“发蒙”、“关刺”针法真谛,构建了“发蒙”针法治疗耳疾,“关刺”法治疗痛症的理论技术新体系。依据《内经》六经开阖枢机理论,首创“经络别通”取穴法。创立通经散寒、宣通营卫、通脉活血,调理颈脊关节顺应性的“三通一调法”,治疗颈腰脊疾病。融中医时间医学和现代生物节律有关认识,率先提出“时间针灸医学”概念,指导针灸临床。独著、主编著作11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3篇。主持完成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指导5项。

作为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创办人之一,在国医大师郭成杰教授带领下,于1981在国内中医药院校首次创办针灸专业,并编写了系列教材。先后指导培养针灸硕士研究生107名,其中多数已成为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领军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陕ICP备19009623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