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深化改革促发展,“十三五”期间,延安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安排部署、高水平投入保障、高起点规划设计卫生健康工作,致力于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18项健康延安行动稳步推进,荣获四项国家级荣誉,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
让更多普通百姓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所在。“十三五”期间,延安市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市级综合医院错位发展、良性竞争,专科医院互为补充,基层医院支撑的就医新格局逐渐形成。
“十三五”期间,延安市建成了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市所有建制镇卫生院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全市202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流动医院”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
“十三五”期间,延安市积极推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大型设备检查降价20%,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全面无假日医院等便民惠民措施,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大大减轻,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抗击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这让各方更加深刻认识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对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延安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应急指挥系统,筑牢了基层网底。全市连续多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十二五”分别下降22.22%、43.18%。
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三五”期间,延安市采用外引内联的“托管”方式积极推进医改,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并荣获国家医改先进市。对外引进北京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国家级医疗资源,提升市级诊疗水平;对内组建三个医疗集团,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市域内常年保持上百名中省知名专家带教、指导工作,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受益于卫生健康事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延安市的城乡环境卫生发生巨大改观。市区和13个县城全部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黄龙县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的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显著,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样板村150个,重点达标村1000个,延安的山更青了,空气更新鲜了,环境更优美了,极大地提高了老百姓健康意识,养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2.5%,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通过一系列改革,人民共享健康红利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初步形成。“一老一小”照护体系加快建设,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的74.7岁增加至2019年的77.11岁,全面二孩政策稳妥实施,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死亡率分别较“十二五”下降0.83‰和1.2‰,2019年孕产妇实现全省唯一零死亡。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延安市卫生健康事业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顺应新发展格局,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努力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