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地处大巴山腹地,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辖19个镇、1个街道办,157个行政村和24个居委会,总人口28.9万。镇巴生态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2%,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有天麻、大黄、重楼等1200多种天然中药材,有中草药聚宝盆的美称。全县有130余家中药材种植企业,有大中型中药材种植基地80余个。
2019年以来,镇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中药材资源丰富和自然生态优势,按照“一二一”(一壮大、两提升、一传承)中医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思路,在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研学能力、传承中医药文化等方面汇聚创新、多措并举,让中医药在“健康镇巴”建设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壮大中医人才队伍。
一是深入调研,建立中医人才库。组建团队访遍全县181个行政村,调查统计出全县的中医从业人员、中医爱好者、民间名中医、中医传承人等,将其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情况分类建立台账,形成中医人才库。二是确定“311”人才培养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中医类中级职称人员达到30名、中医类执业人数达到100名、中医专长医师和乡镇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达到100名。三是多渠道培养中医药人才。在应届中医药专业毕业生中每年为基层招录中医人才5人。鼓励30名基层医生参加确有专长资格医师考试,统一购买书籍及组织考前培训。鼓励47名西医人员及中医爱好者通过传统师承教育的方式培养,全县统一安排建立师徒关系,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师徒关系合同书》并进行公证,确保3年后可以参加师承出师考试。
二、健全中医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是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投资1.2亿新建县中医院,面积3.2万平方米,开设300张中医病床,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中医康复理疗科室。每个乡镇建成中医馆一个,配备中医设备开设针灸、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每个村都有公立化村卫生室,配齐了6类基础中医技术设备。全县有中医诊所12家作为中医药服务的补充。形成了以县中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镇村医疗机构为基础、中医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二是提高中医药治病能力。定期邀请省内知名中医专家教授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及爱好中医的西医临床医护人员授课,推进中西医临床资源整合,促进中西医结合。联合医疗对口帮扶医院专家举办一次中医惠民义诊活动。每年选派5名中青年中医类专业医师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中医药专业。70人通过师带徒的形式进行临床能力培训,鼓励中医药临床应用。下达医疗机构中医药临床业务任务指标,经年度考核评估达到或者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加强与医保部门沟通协调,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适宜技术)纳入报销范围。三是提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建立中医保健服务体系,摸清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底数,卫健联合人社部门举办专业培训,规范养生保健行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为群众提供中医咨询、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中医服务。推进中医保健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在县中医院推行中医养老结合发展模式,建立药膳堂、康复馆、中药足浴及中医药美容等产业。
三、建立专业研究媒介,提升中医研学能力
一是建立中医研学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中医人才立项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根据其研究成果、获奖级别给予奖励,设立每年申报5个中医类科研项目的目标任务。鼓励不同层次的中医医师撰写名老中医的医案医话、学术论文,根据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给予适当的奖励。二是成立县中医药学会。建立中医药学会领导机构,个人会员共344名,单位会员30家,为全县中医事业的发展凝聚力量,方便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学习交流,营造学习学术氛围。三是设立中医药专家工作站。在县卫健局设计中医传承办公室,负责引进专家学者及省级优秀中医药人才,依托县中医院建立中医药专家工作站,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全县的中医药研学能力和水平。发挥陕南天然中药材库的自然优势,会同相关单位在中药保健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形成中药种植、研发、销售产业链。
四、加强中医文化传播,普及中医药知识
一是建设“三馆一室”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在县中医院建成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材标本展览馆、名医馆和中医药文化摄影书画展览室。博物馆内收藏了县域内民间古医书、古用具、名老中医处方、老旧照片和荣誉证书等共计400余件藏品。中药材标本展览馆内收藏中药材标本200余件,展现了全县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县内5位名中医持续在名医馆内坐诊,为全县群众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二是举办中医文化传播活动。举办“中医杯摄影书画竞赛活动”,邀请县内外的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和摄影书画爱好者,进行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创作展出,烘托中医药传承氛围。利用“中国医师节”,举办中医经典诵读表演竞赛活动,将枯燥的中医理论转化为文化艺术作品,评选优秀的中医经典表演节目进行表彰奖励,并推送到上级参演,形成学中医、用中医、读经典的中医药文化良好氛围,掀起全县学中医的高潮。三是创办《镇巴中医》杂志。组建杂志编辑团队,创办《镇巴中医》杂志,宣传中、省、市、县中医药政策、全县中医药工作动态、交流业内人士研学心得、业内人士交流互动有了重要媒介,活跃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有了舞台。
两年以来,全县新招录引进中医临床专业人员4名,47名西医专业人员及中医爱好者与18名中医老师确定了师徒关系,23名青年中医专业医生在县域内跟名中医学习,壮大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成中医馆20个,其中1个市级示范中医馆,1个省级示范中医馆,全县50%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保健服务行业更加规范。启动的省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中医学术论文共11篇,其中核心期刊有5篇。中医知识健康知晓率提高到90%。